[实用新型]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过硐室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361371.1 | 申请日: | 202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01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禄;马国伟;魏展航;李瑞强;魏峰纲;张江波;关欣杰;费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00;E21D1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房鑫 |
地址: | 714000 陕西省渭***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沿空留巷 工作面 支护 结构 | ||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过硐室支护结构,包括柔模袋、支撑条、钢圈结构和填充物;柔模袋吊挂在硐室顶板上,底部顶在硐室底板上,若干支撑条设置在柔模袋外侧,柔模袋内侧同轴只有若干钢圈结构;填充物填充在柔模袋内形成支护。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模袋、定型环形筋、定型木条、吊耳、让压层和承载层材料的合理搭配使用,专用注浆泵可实现远距离泵送单组分材料,泵送工艺简便快捷高效,相比传统的支护方式的施工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施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空巷支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过硐室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采用留巷布置的工作面,调车硐室布置在工作面回风顺槽内靠近工作面侧,回风顺槽左侧为邻近工作面采空区,硐室加上回风顺槽巷道裸露顶板跨度达到12m左右,因此当工作面回采至调车硐室位置时,空顶面积大,超前支承应力集中,容易发生顶板垮落和压垮支架事件,影响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在回采前在调车硐室内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除调车硐室外,工作面推采过程中还会遇到钻场、抽采硐室、水仓等类似硐室,由于这些硐室与顺槽都是相通的,导致顶板裸露面积较大,硐室内采用的传统的支护方式有:
1.木垛支护,木垛支护强度低,顶板来压较大时易失去承载力,且木垛无法回收,硐室数量较多,导致木材消耗量大,人力消耗大;
2.单体柱支护,初撑力较低,受压后易导致无法回收,安全及经济效益低;
3.单一的补打锚杆索支护,硐室断面较大易导致围岩稳定圈破坏失去承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过硐室支护结构,以解决工人劳动强度大、支护费用高、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沿空留巷工作面过硐室支护结构,包括柔模袋、支撑条、钢圈结构和填充物;柔模袋吊挂在硐室顶板上,底部顶在硐室底板上,若干支撑条设置在柔模袋外侧,柔模袋内侧同轴只有若干钢圈结构;填充物填充在柔模袋内形成支护。
进一步的,支撑条为定位木条,若干定位木条通过束缚铁丝纵向捆扎在柔模袋外侧;定位木条长度跟硐室高度一致,宽度和厚度为20mm。
进一步的,钢圈结构等间距设置在柔模袋的内侧壁上,间距为120mm。
进一步的,填充物包含两层,一层是位于支柱顶部的让压层,另一层是支柱顶端以下的承载层。
进一步的,让压层厚度选取100-200mm,让压层为高水材料层;承载层为无机粉体材料层。
进一步的,柔模袋上部设置有注浆口。
进一步的,柔模袋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柔模吊耳。
进一步的,柔模吊耳吊挂在硐室顶板的金属网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柔模袋、定型环形筋、定型木条、吊耳、让压层和承载层材料的合理搭配使用,专用注浆泵可实现远距离泵送单组分材料,泵送工艺简便快捷高效,相比传统的支护方式的施工方法,大大地减少了施工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工作面采煤机揭露和通过硐室过程中,支柱有效的起到了良好的支护效果,支柱支护支撑初撑力高、一定让压变形和较高的残余支撑强度,采煤机贴近支柱时,支柱依然完好的支护顶板,采煤机通过时支柱易于被采煤机切割,不需要拆除回收,相比传统的支护方式,降低了材料费用支出,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过硐室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充物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渭南陕煤启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361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风板及蒸烤设备
- 下一篇:一种肺部呼气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