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10847.6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37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卢春燕;赵涛;何网秀;陆亚虎;陈艳;范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F27D3/00;F27D17/00;C21C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颖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余热 锅炉 下料口 装置 中的 耐磨 水冷 | ||
1.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两端开口的水冷套能与安装在炉口段烟道上的下料口底座连接,连接后的水冷套呈倾斜设置状态,水冷套的壳体底端伸入下料口中,其特征在于:水冷套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贮料格满足如下要求: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在下料过程中贮料格中能积存散料,并且各贮料格内的壳体内壁能被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所覆盖,从而使贮料格和贮料格内积存的散料共同构成了水冷套壳体内壁上易磨损区域的耐磨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沿壳体底部侧壁中心母线走向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弧形板,每个弧形板的底端与易磨损区域内对应的壳体内壁焊接,各弧形板的侧壁与其上方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角度相同、且均为锐角,每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间隔排列设置有若干加强板,各加强板均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内的壳体内壁焊接,从而在易磨损区域内形成若干四方格形状、用于滞留和积存散料的贮料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各弧形板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焊接后,沿着壳体侧壁底部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第一角度的区域范围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各弧形板的高度一致;继续从第一区域边缘向两侧扩展,各弧形板的高度均沿着扩展的方向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水冷套与下料口底座连接后,弧形板竖直设置,弧形板与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25°~30°,第一角度的范围为62°~65°,沿着壳体底部侧壁的中心母线分别向两侧对称扩展75°~100°的区域为易磨损区域,第一区域内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范围为75-85mm, 位于第一区域外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至为第一区域上的弧形板的竖向高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形状满足如下要求:加强板为四边形板,具有四个顶角,将加强板卡入两个相邻的弧形板之间后,加强板有三个顶角分别与这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随后将加强板的对应的三条边壁分别与两个弧形板的相对侧壁、对应的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满焊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加强板的两条下边壁之间的角度为锐角,且这两条下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的两条上边壁之间的角度也为锐角,且这两条上边壁的长度相同,加强板上与易磨损区域的壳体内壁接触的顶角和其对角顶角的对角连接线与对应贮料格中的壳体内壁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转炉余热锅炉下料口装置中的耐磨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水冷套壳体上设置有椭圆形连接法兰,下料口底座的外端口上设置有竖向的椭圆形连接法兰,水冷套通过两个椭圆形连接法兰与下料口底座可拆卸连接后,水冷套上的椭圆形连接法兰竖向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108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通信用方便检修的隔离器腔体
- 下一篇:一种林业育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