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12699.1 | 申请日: | 202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63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云;朱丹萍;顾君健;徐建新;许科;袁逸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M5/00 | 分类号: | F23M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望坡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中的 对流 入口 膜式壁防磨 保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在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表面平铺覆盖有防磨保护板,防磨保护板通过若干压紧单元压紧贴合于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表面,压紧单元的结构包括:设置于防磨保护板的压紧通孔,在压紧通孔处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表面设置有一根压紧轴,压紧轴的直径小于压紧通孔的孔径,压紧轴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对流区入口膜式壁表面,压紧轴的另一端穿出压紧通孔,压紧轴经压紧通孔穿出防磨保护板后套装有一块盖板,盖板通过固定件与压紧轴相固定而使盖板压紧贴合防磨保护板、以使盖板将防磨保护板压紧贴合对流区入口的膜式壁表面。本实用新型具有能避免对流区入口膜式壁减薄受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式壁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膜式壁余热锅炉的炉膛一般由膜式水冷壁围合而成,如图1所示,余热锅炉的炉膛结构包括:前部较大的辐射区11和后部较小的对流区22。辐射区11和对流区12组成为一个整体的炉膛结构,内部流通的高温烟气由宽的辐射区11流入窄的对流区12时,由于炉膛截面的缩小,导致辐射区11流速较慢的高温烟气在对流区12入口处突然加快。这样的缺陷在于:锅炉运行状态下,受烟气烟尘的不断冲刷,对流区入口的膜式壁易磨损减薄,严重时会出现漏点,引发锅炉爆管事故,严重影响锅炉安全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对流区入口的膜式壁磨损减薄、有利于提高锅炉运行安全性的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在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表面平铺覆盖有防磨保护板,防磨保护板通过若干压紧单元压紧贴合于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表面,所述压紧单元的结构包括:设置于防磨保护板的压紧通孔,在压紧通孔处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表面设置有一根压紧轴,压紧轴的直径小于压紧通孔的孔径,压紧轴的一端焊接固定于对流区入口膜式壁表面,压紧轴的另一端穿出压紧通孔,所述压紧轴经压紧通孔穿出防磨保护板后套装有一块贴合于防磨保护板表面且不与防磨保护板相固定的盖板,盖板通过固定件与压紧轴相固定而使盖板压紧贴合防磨保护板、以使盖板将防磨保护板压紧贴合对流区入口的膜式壁表面。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其中:各压紧单元错位均匀分布在防磨保护板上。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其中:固定件为用以将盖板与压紧轴相固定的焊条,焊条堆焊于盖板与压紧轴的连接处以使盖板与压紧轴相固定。
进一步地,前述的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其中:盖板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盖板为不锈钢盖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不锈钢防磨保护板通过压紧单元贴覆于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表面,当流速突然变快的高温烟气流经此处时,不锈钢防磨保护板能够抵挡高温烟气带来的冲刷作用力,有效避免对流区入口膜式壁的减薄受损,从而杜绝膜式壁水管爆管况的发生,不仅大大延长了膜式壁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大提高膜式壁余热锅炉的使用安全性;(2)由于不锈钢防磨保护板与膜式壁之间无直接连接,当膜式壁因温度变化而热胀冷缩时,压紧单元中的压紧轴能够带着盖板在不锈钢防磨保护板的压紧通孔中作左、右、上、下略微移动,吸收热胀冷缩而产生的作用力,从而有效避免膜式壁受损,杜绝膜式壁的水管被拉裂情况的发生,保护膜式壁余热锅炉的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膜式壁余热锅炉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膜式壁余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余热锅炉中的对流区入口膜式壁防磨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紧单元与防磨保护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所示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126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口角度可调的三通接头
- 下一篇:一种玻璃液抛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