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厌氧工作台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29972.1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32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舒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朱忠俊 |
地址: | 5105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工作台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工作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工作台,包括工作箱、收集盒及导流组件,收集盒位于工作箱内底部的角落处;导流组件包括均用于将水沿朝向距离最近的收集盒的方向导引的若干个第一导流件和若干个第二导流件,第一导流件设于工作箱相邻内侧边的连接处,第一导流件沿工作箱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导流件设于工作箱相邻底边与内侧边的连接处。本实用新型工作箱内的干燥剂包可将工作箱内的一部分水蒸气去除,还有一部分水蒸气在工作箱的侧壁凝结形成水后可通过导流组件导流至收集盒内进行收集,能够有效避免水积聚在工作箱的角落里而难以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厌氧工作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新型厌氧工作台。
背景技术
厌氧工作台亦称厌氧培养箱或厌氧手套箱,是将密闭的箱体内的氧气与厌氧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催化生成水,从而实现箱内厌氧状态,在厌氧环境中进行对厌氧微生物的操作和培养。
目前常见的厌氧工作台的箱体一般采用骨架及罩设在骨架上的透明罩子,这样的设计不仅简单,而且便于操作人员查看箱体内部的情况。由于厌氧工作台内的厌氧环境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氢气与箱体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水,使得箱体内部会存在水蒸气,另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倒热的培养基也会产生水蒸气,而厌氧工作台内部有大量水蒸气话,容易导致微生物污染。
现有处理方法是在操作台中的置物架上放置大量干燥剂,而为了不影响实验人员的操作,干燥剂也只是集中放置在厌氧工作台中的固定的置物架上,使得干燥剂的放置位置较局限,对整体箱体内的水蒸气去除效果较差;由于干燥剂包的吸附效果有限,无法将操作台内的水蒸气全部吸附去除,因此会有部分水蒸气在操作台内遇冷发生凝结,且依据实验人员的观察,箱体内的水蒸气会主要凝结在罩子的内侧壁上,并随着内侧壁流到操作台台面的四个角落处积聚,这便需要操作人员定期对角落处的水进行清理,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收集、清理操作台内角落积水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对操作台内凝结形成的水进行收集、清理的新型厌氧工作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厌氧工作台,包括工作箱;
收集盒,收集盒位于所述工作箱内底部的角落处;
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均用于将水沿朝向距离最近的所述收集盒的方向导引的若干个第一导流件和若干个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设于所述工作箱相邻内侧边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导流件沿所述工作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设于所述工作箱相邻底边与内侧边的连接处。
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流件设置在工作箱相邻内侧边的连接处,且沿所述工作箱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导流件设置在工作箱相邻底边与内侧边的连接处,这样设置占据空间小,不会影响正常的实验操作,同时也便于将凝结在工作箱侧壁的水导流至工作箱的内底部的角落处,而收集盒设置在工作箱的内底部的角落处,可及时对导流组件导流的水进行收集,每次清理时只需清理收集盒内的收集盒内收集的水即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置简单,便于对工作箱内凝结形成的水进行收集,可有效避免水积聚在工作箱的角落里而难以处理。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件上设有至少一条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导流件上设有至少一条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导流槽的出口均与相邻的所述收集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呈方型结构,所述工作箱的侧壁设有手套视窗;所述第一导流件呈“∟”型结构;所述第二导流件呈平板结构,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工作箱的侧壁相贴合。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内底部靠近所述手套视窗的相对两侧边均设有所述第二导流件。
优选的,所述收集盒设置四个,四个所述收集盒分别位于所述工作箱的内底部的四个角落处,所述第二导流件的端部分别与相邻的收集盒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未经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299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钛渣快速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刀切割用砂料补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