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23458844.X | 申请日: | 2022-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8825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卉;石亚昆;赵佳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线性 调整 电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包括第一三极管Q13、第二三极管Q15、二极管D7、MOS管Q17以及稳压管ZD1、电阻、电容和保险丝;驱动信号MOSDIV接入第二三极管Q15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阻连接后经过稳压管ZD1与+12V电源相连接,集电极与‑12V电源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负极连接,发射极接入预稳信号P7;MOS管Q17漏极经电容接地且与第二三极管Q15的发射极相连接,栅极经电阻后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源极与漏极之间接入一个稳压管。能够提高电源实际输出电压电流精度、实现电路元器件以及仪器自身低功耗、降低电路成本且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是线性电源内部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技术的方案是基于整流桥、电抗器等设计的线性调整电路。在电路中引入的电抗器需要根据功率大小来确定。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一包括交流电输入端Vin、整流桥、电源E,交流电输入端Vin的两端分别与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相连,电源E连接在整流桥的直流输出端的两端。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案具有如下弊端:
其一,在电路中引入的电抗器需要根据功率大小来确定,导致电能浪费。电抗器在电路中起到阻抗的作用,若不加以限制会严重影响仪器的动态特性和热稳定性;
其二,电压电流调整精度不够构成,从而影响仪器自身的性能指标;
其三,现有电路的器件功耗较大,导致器件的寿命缩短从而影响仪器自身的寿命。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包括第一三极管Q13、第二三极管Q15、二极管D7、MOS管Q17以及稳压管ZD1、电阻、电容和保险丝;
驱动信号MOSDIV接入第二三极管Q15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15的发射极与电阻连接后经过稳压管ZD1与+12V电源相连接,集电极与-12V电源相连接;
第一三极管Q13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负极连接,发射极接入预稳信号P7,基极与保险丝的右端相连和三个并联电阻的左端连接;
MOS管Q17漏极经电容接地且与第二三极管Q15的发射极相连接,源极经保险丝后与第一三极管Q13的基级和三个并联电阻左端连接,栅极经电阻后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源极与漏极之间接入一个稳压管;
在二极管D7的正极串联一个电阻,同时并联一个电容后与第二三极管Q15的发射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该电路结构能够提高电源实际输出电压电流精度、实现电路元器件以及仪器自身低功耗、降低电路成本且安全可靠性。以本实用新型为核心设计的高性能线性稳压电源可为各种装备研制和技术保障提供高性能的供电,满足装备测试中对电源精度、输出噪声、纹波、动态输出性能、精确的限流能力和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线性调整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低压差线性调整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4588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二次循环过滤的废气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车用空调冷凝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