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液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23590033.5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59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陆凌平;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而科电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B01F27/90;B01F27/85;B01F27/191;B01F27/2322;C02F1/28;C02F1/44;C02F1/78 |
代理公司: | 重庆知育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96 | 代理人: | 李行 |
地址: | 2016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液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上端侧边安装有进液口,处理池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处理池的侧边安装有水泵,水泵的上端安装有抽液管,水泵的下端安装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下端安装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管一,连接管一的另一端安装有反渗透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的侧边安装有连接管二,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搅拌组件,该组件可以便于对处理池内部的废液与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提升对于废液的处理效果,另外,该组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轴和搅拌杆二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于废液与吸附剂的混合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废液的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就需要对废液进行净化处理。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036780.6公开了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废液箱,废液箱上设有进液口并连通有输送管,输送管上设有真空泵,且出口端连通有反渗透膜处理设备,反渗透膜处理设备的净水口上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的出口端连通有储水箱,反渗透膜处理设备的排污口上连通有排污管,排污管的出口端连通有检测箱,检测箱内设有水质检测传感器,且其上连通有排放管和回流管,回流管的出口端与废液箱相连通,回流管和排放管上分别设有阀门,阀门和水质检测传感器、反渗透膜处理设备和真空泵均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保证废液达标排放的技术问题,具有使用方便,资源的回收率高,并能有效保护环境的优点。
上述公开的专利虽然实现了对于废液的处理,但是其设置的处理池无法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搅拌,从而导致对于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其设置的废液排放装置不方便对活性炭吸附块进行更换清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具有便于对处理池内部的废液与处理剂进行搅拌混合以及便于对活性炭吸附块进行更换清洗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液处理装置,包括处理池,所述处理池的上端侧边安装有进液口,处理池的内部安装有搅拌组件,处理池的侧边安装有水泵,水泵的上端安装有抽液管,水泵的下端安装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下端安装有沉淀池,沉淀池的另一侧安装有连接管一,连接管一的另一端安装有反渗透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的侧边安装有连接管二,连接管二的侧边安装有臭氧处理装置,臭氧处理装置的侧边安装有连接管三,连接管三的侧边安装有排放装置,排放装置的侧边安装有排液口,排放装置的上端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块固定组件。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隔板、主搅拌轴、电机和搅拌杆一,其中,处理池的上端中心位置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主搅拌轴,主搅拌轴的下端侧边安装有搅拌杆一,处理池的内部上端安装有隔板。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副搅拌轴和搅拌杆二,其中,主搅拌轴的上端表面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侧边啮合安装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内部贯穿安装有副搅拌轴,副搅拌轴的下端侧边安装有搅拌杆二。
优选的,所述副搅拌轴的上端通过轴承与处理池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块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板、螺栓、活性炭吸附块本体和螺孔,其中,排放装置的内部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块本体,活性炭吸附块本体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与排放装置固定连接,排放装置的上端侧边开设有对应螺栓的螺孔。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上端中心位置安装有拉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搅拌组件,该组件可以便于对处理池内部的废液与吸附剂进行混合搅拌,从而提升对于废液的处理效果,另外,该组件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副搅拌轴和搅拌杆二进行转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于废液与吸附剂的混合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而科电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捷而科电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3590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