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长转换片用膜、以及使用了该波长转换片用膜的波长转换片、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80007008.3 | 申请日: | 2022-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90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坂本武士;原田龙太郎;田村修一;春木晓人;山西祥多;藤冈优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7/023 | 分类号: | B32B7/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博;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波长 转换 片用膜 以及 使用 背光源 液晶 显示装置 | ||
提供一种波长转换片用膜,其在适用于波长转换片时能够抑制经时的色调变化。一种波长转换片用膜,其为依次具有底涂层和第1基材膜的波长转换片用膜,其中,将上述底涂层的折射率定义为nsubgt;1/subgt;、将上述底涂层的厚度定义为tsubgt;1/subgt;、将上述第1基材膜的折射率定义为nsubgt;2/subgt;时,满足下述条件1或下述条件2。条件1:nsubgt;1/subgt;nsubgt;2/subgt;,下述式1所示的dsubgt;1/subgt;表示x±0.10(其中,x为奇数的整数)的范围。条件2:nsubgt;1/subgt;nsubgt;2/subgt;,下述式1所示的dsubgt;1/subgt;表示x±0.10(其中,x为偶数的整数)的范围。式1:dsubgt;1/subgt;=nsubgt;1/subgt;×tsubgt;1/subgt;/112.5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长转换片用膜、以及使用了该波长转换片用膜的波长转换片、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着个人计算机(特别是便携式个人计算机)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的需求正在增加。另外,最近家庭用液晶电视机的普及率也正在提高,进而,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也正在广泛普及。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市场处于日益扩大的状况。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具有滤色器、液晶单元和背光源的构成,利用液晶单元内的液晶层的快门功能来控制光的强弱,通过滤色器将各像素的颜色分成R、G、B的三原色来表示,由此显示图像。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的光源,以往使用了冷阴极管(CCFL)。但是,从低功耗和小空间的方面出发,背光源的光源从冷阴极管替换成LED。
作为通常的背光源的光源使用的LED使用了将蓝色LED和YAG系黄色荧光体组合而成的被称为白色LED的LED。该白色LED的发射波长的光谱分布宽,被称为伪白色。
另一方面,近年来,使用量子点技术的背光源的开发也在推进。量子点是指半导体的纳米尺寸的微粒。
使用量子点的背光源的基本构成是将产生一次光的光源(发出蓝色光的蓝色LED等)与量子点组合而成的。
量子点例如为:由作为CdSe的核和作为ZnS的壳构成的半导体微粒;和由覆盖壳周边的配体构成的纳米尺寸的化合物半导体微粒。量子点由于其粒径小于化合物半导体的激子的玻尔半径,因此出现量子限制效应。因此,量子点的发光效率高于以往使用的以稀土离子为活化剂的荧光体(稀土荧光体),能够实现90%以上的高发光效率。
另外,量子点的发射波长由这样量子化的化合物半导体微粒的带隙能量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粒径来获得任意的发射波长、即任意的发射光谱。将这些量子点与蓝色LED等组合的背光源能够以高发光效率实现高色纯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另外,除了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以外,量子点还被用于照明、量子点激光器等。
量子点具备上述优异的特征,但另一方面存在容易因水分、氧等的影响而劣化的问题。因此,量子点含有层的两侧的面优选利用波长转换片用的阻隔膜进行保护。
专利文献3和4中记载了一种依次具有底涂层、第1基材膜、阻隔层和第2基材膜的波长转换片用的阻隔膜,并且记载了一种利用上述阻隔膜对量子点含有层进行了保护的波长转换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13223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813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20-1914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20-1602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未经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800070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