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及肥槽回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5156.8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43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才;曹敬斌;葛书健;张晓伟;米晓波;杨鑫;武晓飞;吴建文;田文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17/04;E02D17/20;E02D5/22;E02D5/76;E02D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邓骏杰 |
地址: | 10008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肥 回填 结构 方法 | ||
1.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沿着基坑的坑壁表面设置的护坡桩(1)以及位于基坑内部且与所述护坡桩(1)间隔设置的龙骨骨架(2),所述龙骨骨架(2)与所述护坡桩(1)之间通过多个连接件相连,所述龙骨骨架(2)背离所述护坡桩(1)的一侧设置有铺满龙骨骨架(2)背离护坡桩(1)一侧表面的面板层(4),所述面板层(4)与所述护坡桩(1)之间设置有由混凝土凝固而成的凝固体(6),所述龙骨骨架(2)以及连接件均埋在所述凝固体(6)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4)背向所述龙骨骨架(2)的一侧设置有支撑架(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4)由多块高强水泥压力板(41)拼接而成,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龙骨骨架(2)上,相邻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之间的拼接缝与所述龙骨骨架(2)的表面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内部设置有多条竖向贯穿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上下相邻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之间一一相对且连通,上下相邻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之间设置有加强杆(8),所述加强杆(8)一端伸入到位于上方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内,所述加强杆(8)的另一端伸入到位于下方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内部设置有多条竖向贯穿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上下相邻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镂空孔(411)之间一一相对且连通,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朝向龙骨骨架(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镂空孔(411)相连通的注浆孔(413),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安装在所述龙骨骨架(2)上时,高强水泥压力板(41)朝向上方的表面以及朝向下方的表面均设置有注浆通道,上下相邻的高强水泥压力板(41)之间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水泥压力板(41)朝向龙骨骨架(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锚杆(42),所述固定锚杆(42)埋在所述凝固体(6)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骨架(2)与所述面板层(4)之间设置有金属网(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肥槽回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骨架(2)包括有横向设置的多根横向龙骨(21),横向龙骨(21)自下至上间隔排列,横向龙骨(21)之间相互平行,在相邻的横向龙骨(21)之间设置有多根沿着横向龙骨(2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竖向龙骨(22),所述竖向龙骨(22)顶端与位于上层的横向龙骨(21)相连,所述竖向龙骨(22)底端与位于下层的横向龙骨(21)相连,所述连接件位于横向龙骨(21)和竖向龙骨(22)相交位置处。
9.一种用于施工如权利要求3-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肥槽回填结构的肥槽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1、龙骨骨架组装:按照龙骨骨架(2)设计图进行龙骨组装;
S2、龙骨骨架吊装:将组装好的龙骨骨架(2)吊入到基坑的内部,并将龙骨骨架(2)的底端与基坑底板垫层进行固定;
S3、龙骨骨架与护坡桩连接:通过连接杆(3)将龙骨骨架(2)与护坡桩(1)固定在一起;
S4、安装位置弹线: 在龙骨骨架(2)背离护坡桩(1)的一侧表面根据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规格进行弹线,标出高强水泥压力板(41)的安装位置;
S5、高强水泥压力板安装:高强水泥压力板(41)自龙骨骨架(2)的一端开始,顺序安装,直至铺满龙骨骨架(2)的表面;
S6、浇筑轻集料混凝土:向面板层(4)与护坡桩(1)之间浇筑轻骨料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不大于1.2m,循环往复浇筑,待轻集料混凝土达到终凝后再进行上部浇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515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