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静电荷集聚和消散过程的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05367.1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4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周雷;邓凌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石嘉蓉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静电荷 集聚 消散 过程 实验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静电荷集聚和消散过程的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该系统包括充电回路和放电回路,其中直流高压可调电源、充电开关、充电电阻与充放电电容构成充电回路,且充放电电容、放电电阻、放电开关、放电头和回路参考点构成放电回路,所述充放电电容的两块金属板上分别附着不同介质层,且驱动装置用于实现两块金属板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实现介质层之间的摩擦。该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产生静电速度较快,模拟人体的充放电电阻和电容稳定,能够以较高的可重复性高效模拟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从而便于研究、了解各种影响因素与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的相关性,达到对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的有效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静电荷集聚和消散过程的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属于电子设备安全与可靠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是电磁兼容国家强制检测项目之一,用于模拟静电放电现象对被测设备产生的影响,普遍应用于电子电气类产品的检测中。虽然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其试验结果的可复现性和可重复性差,这给相关检测、认证机构、生产企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大量研究工作围绕如何提高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展开,但是目前缺乏合适的试验装置模拟静电荷的积聚和消散。
静电荷的积聚和消散是决定静电压大小和静电放电严酷程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能通过有效的静电荷积聚和消散实验系统,研究、了解各种影响因素与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的相关性,就可以对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约束,达到对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的有效控制,实现静电压和静电放电严酷程度的一致性,改善静电放电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
目前见发表的相关实验系统,模拟静电放电系统是让试验人员手持已蓄电的电极,以足够缓慢的速度(几乎静态)靠近电流靶,直至电极与靶之间形成放电;模拟静电荷积聚系统是让试验人员在不同材质地毯/板上按照不同步速行走,通过摩擦产生静电。
上述的系统直接以人体作为实验系统的组成部分,这样做虽然尽可能地模拟了现实生活中静电荷的积累和释放过程,但是考虑到不同人体之间电容和电阻差异较大,而且即使同一个人的电容电阻也在不断变化,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存在较大问题。而且让试验人员以所谓固定步速反复踱步来摩擦生电,效率低,且无法保证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复现性。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效模拟静电荷集聚和消散过程的静电放电实验系统及实验方法,该系统结构相对简单、产生静电速度较快,模拟人体的充放电电阻和电容稳定,能够以较高的可重复性高效模拟静电荷积聚和消散过程。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拟静电荷集聚和消散过程的实验系统,包括直流高压可调电源、充电开关、充电电阻、放电开关、放电电阻、充放电电容、驱动装置、放电头和回路参考点,其中直流高压可调电源、充电开关、充电电阻与充放电电容构成充电回路,且充放电电容、放电电阻、放电开关、放电头和回路参考点构成放电回路,所述充放电电容的两块金属板上分别附着不同介质层(日常生产、生活中碰到的非金属材料都可以作为测试介质),且驱动装置用于实现两块金属板之间的相对运动,由此实现介质层之间的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充放电电容的两块金属板呈上下分布,且下层金属板水平固定布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带动上层金属板相对于下层金属板的水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贯穿上层金属板的转轴,且转轴与上层金属板之间可通过键连接或齿轮传动等结构实现周向传动,通过驱动电机实现转轴的旋转驱动,由此带动上层金属板相对于下层金属板的水平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层金属板上可以增加配重砝码,也可以采用其他增压机构实现加压,从而调节介质层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开关为双刀放电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介质层通过粘黏的方式附着在相应的金属板上,尽量用介电常数小的胶或者导电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未经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苏省能源计量数据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53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