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锻管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07486.0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4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何振波;白立军;刘小鑫;郭奉彬;李於超;王崇元;刘佳;王超;王蒙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桥新材料科技(滨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5/02 | 分类号: | B21J5/02;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睿智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25 | 代理人: | 侯文峰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锻管生产工艺,属于锻管生产领域,一种锻管生产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S1,坯料预加工:对原料进行备料、加热和制坯,将原料制造成毛坯料;S2,锻造:通过模具对毛坯料进行锻管锻造,制造成工件,在锻管锻造完成后将模具和工件之间的气体排出并出料,S3,锻后处理:对锻造后的工件进行锯切、淬火并时效,使工件成形为锻管,然后对成形后的锻管进行检测,它可以实现,通过排气间隙供冲头和毛坯料之间的气体进行流动,减少冲头和毛坯料之间因真空负压而出现上模芯难以拔出的现象,解决了脱模困难的问题,使锻件可进行大批量生产,提高了现场锻造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锻管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锻管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对锻管进行锻造的过程中,由于冲头底部直径大于其他位置,造成上模芯与坯料之间形成真空状态,导致上模芯难以拔出,且会导致坯料随上模芯一同上向移动,导致难以出模,出料时间长,模具降温速度快,使得该产品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的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管生产工艺,它可以实现,通过排气间隙供冲头和毛坯料之间的气体进行流动,减少冲头和毛坯料之间因真空负压而出现上模芯难以拔出的现象,解决了脱模困难的问题,使锻件可进行大批量生产,提高了现场锻造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锻管生产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
S1,坯料预加工:对原料进行备料、加热和制坯,将原料制造成毛坯料;
S2,锻造:通过模具对毛坯料进行锻管锻造,制造成工件,在锻管锻造完成后将模具和工件之间的气体排出并出料;
S3,锻后处理:对锻造后的工件进行锯切、淬火并时效,使工件成形为锻管,然后对成形后的锻管进行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坯料预加工包括有以下步骤:
S101,备料:对原料进行预加工,将其加工成坯料;
S102,加热:对胚胎进行加热;
S103,制坯:对加热后配料的形状进行制造,制造成毛坯料。
进一步的,所述S101中的原料为6061合金铸棒,所述6061铝合金铸棒的型号为Φ360mm。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包括有以下步骤:
S10201,坯料加热:将坯料放置进入加热炉中进行加热,直至其加热至440±10℃;
S10202,平砧加热:通过平砧对加热后的坯料进行保温加热,定温480℃,保温4小时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锻造包括有以下步骤:
S201,开锻温度控制:对毛坯料进行加热,升温速度为30±3℃/小时,使锻坯的开锻温度加热到440±10℃;
S202,终锻温度控制:对毛坯料进行持续加热,使终锻温度≥360℃;
S203,铸形:将加热后的毛坯料放置进入模具的内部,通过模具对毛坯料进行锻管锻造,制成工件;
S204,取料:将模具和工件之间的气体排出,并将工件从模具内部取出。
进一步的,所述S3包括有以下步骤:
S301,锯切:通过锯切设备对锻造后的工件进行锯切处理,对工件的端头及底部进行锯切处理;
S302,热处理:对锯切后的工件进行淬火处理,形成锻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桥新材料科技(滨州)有限公司,未经航桥新材料科技(滨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07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空多栖侦查的监测系统
- 下一篇:锚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