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10465.4 | 申请日: | 2023-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37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易海洋;武志德;刘建锋;王路军;刘冰冰;姬振兴;何成海;李根;任凤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1/31 | 分类号: | G01N1/31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方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28 | 代理人: | 黄成 |
地址: | 100042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境 下岩样 长期 浸蚀 装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浸蚀岩样从轴向和环向进行浸蚀,包括:底座、主桶、轴压板、上盖和岩样压头;所述底座和所述上盖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桶的两端,所述轴压板位于所述主桶内,将所述主桶分割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岩样压头与岩样基座之间放置所述浸蚀岩样,所述岩样压头的顶面与所述轴压板的底面相接,所述岩样压头的底面与所述浸蚀岩样的顶面相接;其中,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凸台状的所述岩样基座,所述岩样基座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第一盲孔,所述岩样基座的上表面沿轴向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一盲孔和所述第二盲孔连通;所述岩样基座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为环状且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岩样基座的上表面呈靶状分布,所述第二凹槽沿径向设置,连通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盲孔;
所述岩样压头的侧壁上沿径向设有第三盲孔,所述岩样压头的下表面沿轴向设有第四盲孔,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第四盲孔连通;所述岩样压头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为环状且多个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岩样压头的底面呈靶状分布,所述第四凹槽沿径向设置,连通多个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盲孔;
所述主桶为桶装结构,所述桶装结构的侧壁上设有围压压力口和轴压压力口,所述围压压力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所述轴压压力口与所述上腔体连通;
所述桶装结构的侧壁上还设有均与所述下腔体连通的溶液入口和溶液出口,所述溶液入口与所述第三盲孔管道连接,所述溶液出口与所述第一盲孔管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压板的侧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安装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装结构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环形腰线,所述环形腰线沿径向朝向所述桶装结构的中轴线凸出,且所述环形腰线位于所述上腔体和所述下腔体的分界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入口有多个,多个所述溶液入口沿周向均布。
5.一种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压力加载装置和溶液循环装置;
所述压力加载装置分别与所述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的围压压力口和轴压压力口管道连通,用于通过所述围压压力口、所述轴压压力口对浸蚀岩样提供环向压力、轴向压力;其中,所述围压压力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围压调压阀,所述轴压压力口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轴压调节阀;
所述溶液循环装置的出口、进口分别与所述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的溶液入口、溶液出口连通,用于向所述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装置循环提供浸蚀溶液。
6.一种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轴环境下岩样长期浸蚀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将浸蚀岩样放置于岩样基座上,并在所述浸蚀岩样的上端对齐放置岩样压头;
用热缩管包覆所述浸蚀岩样,以及所述浸蚀岩样与所述岩样基座、所述岩样压头的接缝处;
将所述岩样压头上的第三盲孔与主桶上的溶液入口管道连接,将所述岩样基座上的第一盲孔与所述主桶上的溶液出口管道连接;
将轴压板放置于所述主桶内,且与所述岩样压头的上端面接触后,固定密封所述主桶与所述岩样基座、所述岩样压头;
将所述溶液入口、所述溶液出口分别与溶液循环系统的出口、入口连接;将所述主桶上的围压压力口、轴压压力口分别与压力加载装置相连;
依次打开围压调压阀、轴压调压阀,分别对所述浸蚀岩样提供环向压力、轴向压力;
待所述环向压力与所述轴向压力相同且达到设定压力后,打开所述溶液循环系统,对所述浸蚀岩样进行循环浸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未经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04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建筑模型修改交互方法、系统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白蚁饵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