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15645.1 | 申请日: | 2023-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12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唐伟业;陈鹏宇;沈秋;曹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40 | 分类号: | G06V40/40;G06V40/16;G06V10/82;G06N3/0464;G06N3/0455;G06N3/0475;G06N3/094;G06N3/09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李媛媛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成 模型 防伪 方法 | ||
1.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1,对人脸防伪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数据集中包括对应的“0,1”标签,其中,0代表攻击图像,1代表真实图像;
步骤2,搭建生成式对抗网络,该网络包括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生成网络用于学习人脸先验知识,生成与输入人脸样貌特征相同的真实人脸图像,鉴别网络用于监督生成网络生成真实人脸图像的质量;将步骤1预处理好的人脸图像输入所述生成网络和鉴别网络,进行训练;训练时,引入最大均值差异约束,使得整个网络具有更强的泛化性;
步骤3,将一张未知是否带有攻击的人脸图像输入已经训练好的生成网络,生成网络再输入一张对应的预测真实人脸,通过计算输入人脸图像与预测真实人脸之间的差异,如果差异低于阈值,则表示所述输入人脸图像是真实的,如果差异超过阈值,则所述输入人脸图像被判断为伪装人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网络的前半部分由卷积和池化层组成,用于提取特征;其后半部分是卷积和上采样层组成,利用所述特征重建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网络是由几层卷积层和线性层组成的浅层分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别网络的损失函数为LadvD
LadvD=E(-log(D(Ir))-log(1-D(Is))-log(1-D(G(Is))))
所述鉴别网络的损失函数为LadvG
LadvG=E(-log(D(G(Ir))-log(D(G(Is)))+Lother
其中,Ir表示输入鉴别网络的真实人脸图像,Is表示输入鉴别网络的伪装人脸图像,E表示均值,log表示对数函数,Lother表示其他鉴别网络的监督损失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网络利用重建损失函数来保证预测的真实人脸的质量,所述重建损失函数采用均方差损失函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把所述数据集分成两部分,在训练所述生成式对抗网络时,将第一部分的数据集用于训练鉴别网络,剩下的第二部分数据集用于训练生成网络,且此时第一部分的数据集是不可见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模型的人脸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之后,把输入人脸和预测真实人脸的像素值相减,再取绝对值,归一化到0-1之间,获得图像,对攻击痕迹进行可视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156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