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4254.6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7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丁辉;张红;李晔;宋子豪;刘洋;陈志永;杜霞;段婷婷;王春柳;刘雨溪;曲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0;A61P31/16;A61P31/14;A61P31/12;A61P1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9 | 代理人: | 周洋 |
地址: | 71000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呼吸道 病毒感染 中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所述中药包括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麻黄45~55份、太子参80~90份、柴胡63~73份、黄芩63~73份、广藿香63~73份、金银花80~90份、连翘80~90份、桔梗30~40份、牛蒡子80~90份、芦根130~150份、板蓝根63~73份、玄参63~73份、苦杏仁25~35份、白前63~73份。本发明具有散寒发表、清解热毒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风寒束表、热毒内蕴的时疫、流感、普通感冒而具有无汗、恶汗、发热、肌肉关节酸困、疼痛、头疼、咽喉疼痛、咽干咽痒、干咳少痰等。本发明中药临床上可用于四季发热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药,属于中成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加剧等,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类疾病越来越多,导致这些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和病毒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新病毒的产生、变异、大量的传播给全人类带来了危机。我们知道,对于细菌而言,西医的各种抗生素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病毒类疾病,西医的抗病毒药物非常少,主要是由于病毒的变异远远超过新药的研发速度,过去的抗病毒药无法满足新产生病毒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气质量明显下降,这种环境滋生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上升,此外,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生活不规律以及饮食不节和营养过剩等,导致人体体质总以阴虚内热、浮阳不潜居多,这种体质容易好发温热类疾病,而且这种体质不耐寒热,对寒热的调节功能很差,对外部六淫易感,更不用说“无问老幼、皆相染易”的疫戾。
气候的异常变化,使得细菌、病毒致病所造成的证型特点也具备了这些因素,即:风寒束表、热毒内蕴。发病之时具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困,头身疼痛,恶汗、无汗、鼻塞、流清涕等风寒束表的特点,而且具有发热、咽喉干痛、干咳、声音嘶哑等热毒伤阴的表现。近多年来,内外环境所造成的阴虚内热、浮阳不潜易好发温热类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气候的寒热骤变以及各类空调的大量运用,也一定程度造成了热毒内蕴、风寒外束类证型的多发,这也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发热类疾病、呼吸道疾病,甚至是瘟疫的一种基本证型。
对于病毒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西医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其次是对症支持,如果出现了咳嗽,就给予止咳药物,如果出现了咳痰,就给予祛痰药。而中医治疗的前提和基础是辨证论治,根据新的气候环境特点和人的体质特征变化,研发符合新病机的中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风寒束表、热毒内蕴”病机,采用中药治疗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疗效确切,副作用很小。中药水煎剂量多味苦且出行携带不便,而中药合剂则量小、口感好、方便携带与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病毒的中药及其制法,本发明的中药临床应用患者依从性好,服用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散寒发表、清解热毒功效。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风寒束表、热毒内蕴的时疫、流感、普通感冒而具有无汗、恶汗 、发热、肌肉关节酸困、疼痛、头疼、咽喉疼痛、咽干咽痒、干咳少痰等。本发明中药临床上可用于四季发热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本发明治疗呼吸道病毒的中药方剂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在传统名方“三拗汤”、“小柴胡汤”、“银翘解毒散”基础上的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并结合本申请发明人是陕西省中医医院的丁辉主任医师,其从事临床二十余年的诊疗实践经验,依据临床疗效反馈,优化总结而成。针对时疫、流感、普通感冒等具有风寒束表、热毒内蕴证型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中药所治疾病的病因病机如下:
风寒束表、热毒内蕴在时疫、流感、普通感冒等外感热病中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证型。就其病机而言,无汗、恶汗、发热为风寒外束,肌表受邪,卫阳被遏,正邪交争;无汗,为腠理闭郁,营阴郁滞;肌肉关节酸困、身体疼痛、头疼等属于寒邪侵犯太阳经,经气运行不畅不畅所致,咽喉疼痛、咽干咽痒、干咳少痰等属于上焦热毒郁闭不宣、肺阴受伤的表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未经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42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黄栌提取物漆黄素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