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判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27007.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4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井友鼎;滕铁军;段朝义;陈小燕;邓攀;黄加军;刘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合众伟奇云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55 | 分类号: | G01R31/55;G01R31/00;G01R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83 | 代理人: | 常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压互感器 极性 反接 错误 接线 异常 判断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获取用户的用电原始数据;B:对用户的用电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C:对电能表进行电压日均值异常判断;D:对电能表所在用户进行电压相位角异常判断;E:绘制六角相量图,并进行电能表接线异常判断;F:计算得到电能表存在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概率。本发明能够通过现有采集系统和营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对疑似用户进行筛选,辅助工作人员进行错误接线的排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计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企业和居民在生产生活中所需的电量与日俱增,因而电力设备计量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出现错误接线计量异常的情况,对用户及电力企业都将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错误接线查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人工系统筛查和现场逐户普查。
由于从海量大数据中人工系统筛查工作量极大,且异常准确度不高,因此存在较多的误判漏判现象。现场逐户普查时,由于计量设备地理位置较为分散,逐一排查费时费力,且工作机制落后,未形成错误接线长期稽查专项工作机制,导致计量异常长时间累积,给电力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错误接线稽查经验更多的是靠现场长期积累、言传身教,缺乏可持续专项防范典型案例知识库。目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线电压数据采集无法实现,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异常诊断缺少线电压、电压相位角曲线数据的支撑,导致计量人员无法对真实错误接线的进行准确判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判断方法,能够通过现有采集系统和营销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对疑似用户进行筛选,辅助工作人员进行错误接线的排查。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的判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获取用户的用电原始数据,用电原始数据中包含运行数据和辅助研判数据;运行数据包括有功功率曲线数据、无功功率曲线数据、功率因数曲线数据和电压曲线数据;辅助研判数据包括电能表运行状态字数据和电压相位角数据;
B:对用户的用电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规范和数据转换;
C:根据数据预处理后的电压曲线数据,对电能表所在用户进行电压日均值异常判断;若对应的线电压日均值在设定的电压日均值异常范围内,则判定存在电能表电压日均值异常,然后进入步骤D;否则判定不存在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
D:根据获取的电压相位角数据,对电能表所在用户进行电压相位角异常判断,计算不符合设定条件的电压相位角的总数M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序列的长度n的比值,作为电压相位角超限比η,然后判断η是否大于设定的电压相位角超限阈值S1;若大于,则判定存在电能表电压相位角异常,然后进入步骤E;否则判定不存在电压互感器极性反接错误接线异常;
其中,当电能表为三相三线接线方式时,U12与U32的电压相位角不等于或时,判定电能表的电压相位角不符合设定条件;当电能表为三相四线接线方式时,U1与U2的电压相位角U2与U3的电压相位角和U1与U3的电压相位角中,存在任意两个电压相位角不等于时,判定电能表的电压相位角不符合设定条件;
其中,U12、U13和U32分别为三相三线接线方式下A相、B相和C相的线电压日均值,U1、U2和U3分别三相四线接线方式下为A相、B相和C相的相电压日均值;
E:根据电压相位角数据和功率因数曲线数据,通过电表运行状态字信息确定电压为正相序或逆相序,并根据同一时刻的有功功率曲线数据和无功功率曲线数据,绘制六角相量图,并根据绘制得到的六角相量图判断是否存在电能表接线异常,然后进入步骤F;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合众伟奇云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合众伟奇云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7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