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28265.1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8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垒;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介入 治疗 输送 系统 手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所述手柄包括壳体、第一滑块、第一操作件以及提示组件等。所述提示组件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本发明通过设置提示组件,当第一滑块运动至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发生碰撞时,碰撞会产生声音和/或手感上的震动,以提示操作者第一滑块已经滑动至初始位置,此时鞘管的远端回复至直线状态,从而无需使用X光透视观察鞘管远端是否回正。并且,本申请发明的手柄结构简单,声音和/或手感提示可靠且幅度适中,不易对血管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包括钙化和粘液变性等)以及代谢障碍性瓣膜损坏也日益增多,因此心脏瓣膜的置换和修复的意义非常重大。一般心脏瓣膜的置换和修复通常采用外科的方式治疗,但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久,随着近几年介入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为心脏瓣膜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方便的途径。
在微创介入手术中,输送系统用于建立体外至体内(主要是病变部位)的输送通道,植入器械(如封堵器、瓣膜、支架、球囊、血管塞、滤器等)可由该输送通道输送至病变部位或回收。通过该输送通道还可以向患者体内输入药物或将患者体内的体液导出。
目前,介入手术通常采用X光透视辅助操作者了解鞘管在体内的位置以及状态,由于人体血管,特别是到达心脏瓣膜位置的路径复杂,因此,介入手术治疗心脏瓣膜时,通常手术时间较长,患者需要暴露于X光下较长时间。并且,由于目前的输送系统的鞘管通常可以实现双向调弯,因此,在治疗完成后,回撤鞘管时,若鞘管未回复至鞘管未弯曲的初始位置,则在回撤鞘管的过程中,容易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损伤。
因此,如何在尽量减少患者暴露于X光下的时间的同时,能够方便操作者了解鞘管远端的状态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声音和/或手感提示,使操作者了解鞘管回复至初始位置的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及输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输送系统的手柄,所述手柄包括:
壳体;
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能够沿着远端近端方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块用于固定第一牵引丝和第二牵引丝,当所述第一滑块滑动时,所述第一牵引丝和所述第二牵引丝的运动方向相反;
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一操作件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当操作所述第一操作件时,所述第一操作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块滑动;
提示组件,所述提示组件包括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固定设置或者形成在所述第一滑块的外表面且向着所述第一滑块的外部凸出;所述第二凸部固定设置或者形成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且向着所述壳体的内部凸出,所述第二凸部位于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行程的中间位置;在所述第一滑块的滑动过程中,当所述第一凸部自所述第二凸部的一侧滑过至另一侧时,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发生碰撞产生声音和/或手感提示。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为0.325~0.42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两者中的一者的近端面自底端向顶端向着远端方向倾斜延伸、远端面自底端向顶端向着近端方向倾斜延伸,两者中的另一者的顶端的面为凸型弧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端面和所述远端面之间的夹角为90~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282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