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系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0157.8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6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婷婷;宋爱国;宋光明;李辉;郑长友;董会;肖春霞;宦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N3/126;G06F111/04;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作战 体系 优化 方法 系统 装置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系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基于边缘作战体系的功能类型构建功能依赖网络模型;基于边缘作战体系的系统资源构建系统约束条件;基于功能依赖网络模型和系统约束条件构建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目标函数;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优化结果;本发明能够为边缘作战体系架构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从而提升体系联合作战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系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属于自动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及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的规模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时代的战争是动态的,不确定性更强且难以预测,传统的中心化指控作战模式将不再适用。为此,张维明、阳东升等在《边缘崛起:边缘C2背景、概念与模式机理分析》一文中提出边缘作战的概念。边缘作战是以去中心化为基础,通过武器系统之间的相互通信及协调来实现自组织、自行动、自适应的作战样式。信息化战场态势更新速度加快,战场态势感知的速度将成为作战双方竞争的核心。各种传感器、智能化指挥控制系统即独立承担基本作战功能,又彼此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态势感知、协同定位、联合指控、协同打击等功能,由此形成体系联合作战能力。针对以上描述,现有技术仍存在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系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对边缘作战体系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对进行模型优化,以获得最佳作战架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方法,包括:
基于边缘作战体系的功能类型构建功能依赖网络模型;
基于边缘作战体系的系统资源构建系统约束条件;
基于功能依赖网络模型和系统约束条件构建边缘作战体系的优化目标函数;
基于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对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获取优化结果。
可选的,所述功能类型包括决策功能、侦查功能和打击功能;所述决策功能包括总部指控功能和战场指控功能;所述侦查功能包括远程侦察功能、中程侦察功能和近程侦察功能;所述打击功能包括长距离打击功能、中距离打击功能、短距离打击功能和电子攻击功能。
可选的,所述基于边缘作战体系的功能类型构建功能依赖网络模型包括:
将边缘作战体系的各功能类型中的各功能作为网络节点,通过单向箭头连接网络节点生成有向无环网,将有向无环网作为功能依赖网络模型。
可选的,所述单向箭头连接的网络节点之间的依赖关系满足:
Oj=min(SOD_Oj,COD_Oj)
SOD_Oj=Average(SOD_Oj1,SOD_Oj2,…,SOD_Ojn)
SOD_Oji=αijOi+(1-αij)SEj
COD_Oj=min(COD_Oj1,COD_Oj2,…,COD_Ojn)
COD_Oj=Oi+βij
i=1,2,3,…,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东南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0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