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2853.2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2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宾;翁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D1/00;F22D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马江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环保 余热 利用 废气 处理 装置 | ||
1.一种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组件(100),包括处理箱(101)、进气管(102)、净化装置(103)以及预热件(104),所述进气管(102)设置于所述处理箱(101)内,所述净化装置(103)位于所述进气管(102)端部,所述预热件(104)设置于所述净化装置(103)一侧;以及,
余热处理组件(200),设置于所述处理箱(101)内,包括导热件(201)、蓄水件(202)、蒸汽发生件(203)以及注水件(204),所述导热件(201)设置于所述预热件(104)内,所述蓄水件(202)位于所述预热件(104)底部,所述蒸汽发生件(203)设置于所述处理箱(101)内,所述注水件(204)位于所述处理箱(101)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件(104)包括加热管(104a)和加热箱(104b),所述加热管(104a)设置于所述净化装置(103)一侧,所述加热箱(104b)位于所述处理箱(101)内壁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01)包括热气管(201a)和输送管(201b),所述热气管(201a)设置于所述加热箱(104b)内,所述输送管(201b)位于所述热气管(201a)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01)还包括固定壳(201c)和驱动轴(201d),所述固定壳(201c)设置于所述热气管(201a)一侧,所述驱动轴(201d)位于所述固定壳(201c)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201)还包括叶轮(201e)和扇叶(201f),所述叶轮(201e)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01d)表面,所述扇叶(201f)位于所述驱动轴(201d)表面。
6.如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件(202)包括蓄水箱(202a)、加水管(202b)、水阀(202c)和回气管(202d),所述蓄水箱(202a)设置于所述处理箱(101)内底壁,所述加水管(202b)位于所述蓄水箱(202a)顶部,所述水阀(202c)设置于所述加水管(202b)表面,所述回气管(202d)设置于所述蓄水箱(202a)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件(203)包括热流管(203a)、蒸汽发生箱(203b)以及蒸汽管(203c),所述热流管(203a)设置于所述固定壳(201c)一侧,所述蒸汽发生箱(203b)位于所述处理箱(101)内底壁,蒸汽管(203c)设置于所述蒸汽发生箱(203b)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件(204)包括支撑板(204a)、支撑轴(204b)、传动齿轮(204c)以及驱动齿柱(204d),所述支撑板(204a)设置于所述蓄水箱(202a)顶部,所述支撑轴(204b)位于所述支撑板(204a)一侧,所述传动齿轮(204c)设置于所述支撑轴(204b)表面,所述驱动齿柱(204d)位于所述驱动轴(201d)端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件(204)还包括固定柱(204e)、连杆(204f)以及滑杆(204g),所述固定柱(204e)设置于所述传动齿轮(204c)一侧,所述连杆(204f)位于所述固定柱(204e)表面,所述滑杆(204g)设置于所述连杆(204f)端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环保的余热利用及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件(204)还包括支撑柱(204h)、滑套(204i)、进水管(204j)以及出水管(204k),所述支撑柱(204h)设置于所述处理箱(101)内底壁,所述滑套(204i)位于所述支撑柱(204h)一侧,所述进水管(204j)设置于所述滑套(204i)一侧,所述出水管(204k)位于所述滑套(204i)另一侧,所述滑杆(204g)内开设有进水口(U)、蓄水腔(V)以及出水口(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大学,未经上海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285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