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7197.5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07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谢于立;彭志勇;李晨章;周宁宇;黄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和中碳(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02 | 分类号: | G06Q30/020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5 | 代理人: | 李采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再生能源 电力 生产 消纳量 计量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针对可再生能源电量,获取可再生能源生产量;获取预设时间段内送电协议或电力交易中的送受电量,根据该送受电量,获取送受端市场主体的第一消纳量;获取预设时间段内保障性收购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和市场化交易电量,根据获取的保障性收购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和市场化交易电量,计算第二消纳量;获取超额消纳量交易电量、绿证交易电量,计算第三消纳量;结合第一消纳量、第二消纳量、第三消纳量,获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核算结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市场中以行政手段建立起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包括绿证)需求以及对应的市场,电力用户需要满足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消耗以满足消纳量考核,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以及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各省需要满足的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因各地的资源禀赋不用而有所差异,各市场主体因承担的消纳责任不同也有所差异,为此,各省、各市场主体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缺乏具体可操作的评估计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和消纳量计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针对可再生能源电量,获取可再生能源生产量;
步骤二:获取预设时间段内送电协议或电力交易中的送受电量,根据该送受电量,获取送受端市场主体的第一消纳量;
步骤三:获取预设时间段内保障性收购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和市场化交易电量,根据获取的保障性收购电量、自发自用电量和市场化交易电量,计算第二消纳量;
步骤四:获取超额消纳量交易电量、绿证交易电量,计算第三消纳量;
步骤五:结合第一消纳量、第二消纳量、第三消纳量,获取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核算结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可再生能源电量包括水力发电电量、风力发电电量、太阳能发电电量、其他再生能源电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送电协议或电力交易中已明确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按发电企业或送端省级电网企业的输入电量乘以可再生能源比例,计入受端省区市场主体的消纳量;
在送电协议或电力交易中未明确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按送端省级电网区域可再生能源消纳电量占区域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乘以输入受端电网区域的总电量确定受端省区市场主体的消纳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获取的保障性收购电量对应的第二消纳量,包括:接入公共电网且全部上网的可再生能源电量,按并网计量点的电量数据计入消纳量;
通过电网企业保障性收购或外购电产生的,按照电网企业提供的电量按比例进行分摊核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获取的自发自用电量对应的第二消纳量,包括:电力用户自发自用的,即接入公共电网的,按照发电量扣减上网电量后计入市场主体消纳量;
未接入公共电网的,按照发电量全额计入市场主体消纳量;不具备计量条件的,电量数据经相关部门认定后计入市场主体消纳量。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获取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对应的第二消纳量,包括:借助于市场化交易产生的,按照电力交易机构提供的结算依据电量进行核算;
借助于市场化交易无法确定市场主体结算电量可再生能源成分的,按同一交易序列总成交电量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乘以实际结算电量,核算市场主体消纳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和中碳(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和中碳(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71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机床制造用清洗设备
- 下一篇:一种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