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38803.5 | 申请日: | 2023-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0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炳贤 |
主分类号: | D04B1/02 | 分类号: | D04B1/02;D04B1/12;D04B9/12;D06C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式 割圈绒 织物 及其 编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由地纱和毛绒纱编织而成,地纱在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的添纱线圈结构中形成底组织,每根地纱形成一个横列底组织,毛绒纱在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的添纱线圈结构中形成割圈毛绒,毛绒纱在一个横列底组织中以多根/复式分次方式按各自规律相间编织多针/单针固结线圈,固结线圈为毛圈纱与地纱一同编织的添纱线圈,毛绒纱的每根纱在多针/单针固结线圈之间的圈弧根据需要割断,圈弧包括浮线或沉降弧,割圈毛绒横列之间可以设计普通针织结构的编织横列,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包括素色绒织物、提花绒织物和高低绒织物种类。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技术领域,具体为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纬编割圈绒织物用双针床圆纬机织造,双针床机的针盘(或针筒)配置织针,将地纱和毛绒纱编织成平针添纱底组织,针筒(或针盘)配置刀针(或一体针),只钩取毛绒纱形成拉长圈弧,刀针的刀刃将圈弧割断形成毛绒,依附于底组织上,编织成割圈毛绒面料。现有的割圈绒织物,在一个成圈系统只在一处喂入绒纱,并按规律在织针上间隔成圈,连续成圈针数和间隔针数一般相同,多为1-3针,绒纱连续成圈针数反映了绒纱在织物中的固结牢度,连续成圈针数越多,固结牢度好,而连续编织针数越多相应的绒纱形成的拉长圈弧越少,毛绒越稀。一般割圈绒织物在割圈绒横列之间还设计平素针织结构横列,用于调节面料的密度、克重、绒圈的牢度及脱散性等性能。
纬编割圈绒织物除可生产割圈平绒,还可对刀针用选针机构进行选针,控制刀针的工作状态,从而生产提花割圈绒。在采用不同的压针深度的刀针三角时,还可以生产不同毛高的凹凸割圈绒。
对双针床割圈绒机进行改进后还可编织一面为比较细密的平纹结构,另一面则由部分割圈绒、部分成圈线圈相间配置的复合结构的割圈绒面料。细密面将割圈绒的粗糙反面覆盖住,改善了割圈绒的服用性能。
割圈绒织物由于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和外观,被广泛地应用于服饰、玩具、地毯、车饰和家纺等领域,需求量大。
然而,现行的割圈毛绒采用一个编织横列只喂入一根毛绒纱,要获得高密满针割圈绒,就采用一针固结编织方法,而一针固结很容易发生毛绒的掉毛现象,很少用来做服用面料,用这种结构做地毯时,会采用背胶来加固,增加了生产工序和成本,还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用多针固结方法生产割圈织物时,可以减少掉毛现象的发生,但毛绒的密度会减少,变稀松,难于做出高端毛绒产品;在做多色提花毛绒织物时,兼顾毛绒固结牢度时,毛绒的密度更小,更稀松,导致出现露底现象,大大降低了产品的使用价值,难于让市场所接受。
要进一步提高割圈绒产品的性能、品质和产品的多样性,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在技术上解决好割圈绒既确保固结牢度又满足毛绒密度的织物和编织方法,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上述现有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的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由地纱和毛绒纱编织而成,所述地纱在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的添纱线圈结构中形成底组织,每根地纱形成一个横列底组织,所述毛绒纱在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的添纱线圈结构中形成割圈毛绒,所述毛绒纱在一个横列底组织中以多根/复式分次方式按各自规律相间编织多针/单针固结线圈,所述固结线圈为毛圈纱与地纱一同编织的添纱线圈,所述毛绒纱的每根纱在多针/单针固结线圈之间的圈弧根据需要割断,所述圈弧包括浮线或沉降弧,所述割圈毛绒横列之间可以设计普通针织结构的编织横列,所述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包括素色绒织物、提花绒织物和高低绒织物种类。
进一步地,所述纬编复式割圈绒织物采用双针床圆纬机编织,在织机的一个针床上配置多针道织针及可复式喂入毛绒纱的三角系统和导纱器,在另一个针床上配置刀针和专用的三角编织系统以及其它辅助装置,编织提花绒织物时还需配置对刀针起选针作用的提花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刀针为普通刀针,也可以是组合刀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炳贤,未经李炳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388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