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马氏体-铁素体型耐蚀塑料模具扁钢的调质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5420.0 | 申请日: | 202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19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胜;王金国;叶世圣;王利;吴鹏;付博;孙盛宇;金维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5 | 分类号: | C21D1/25;C21D8/02;C21D11/00;B21B37/76;C21D6/00;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610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氏体 体型 塑料模具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1.2316MOD马氏体‑铁素体型耐蚀塑料模具扁钢的调质工艺,取消后续的模具钢油淬火、回火过程。采取具体技术方案:工艺路线:模具扁钢轧制→在线冷却(空冷或水雾冷)→辊底炉一次回火→辊底炉二次回火。对1.2316MOD模具钢进行轧制成型为厚度11.5mm~47.5mm的扁钢;之后根据扁钢不同厚度选定不同的在线预硬化冷却工艺,其中厚度不大于20mm的扁钢采用空气冷却,厚度大于20mm~47.5mm的扁钢采用水雾冷却;预硬化冷却之后立即进行辊底炉回火,先进行低温回火进行去应力,防止应力开裂,之后根据硬度需要进行二次回火。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之处:采用此种热处理工艺生产的调质1.2316MOD模具钢硬度,硬度(HRC)均匀性良好,显微组织均匀性良好,可代替传统调质工艺,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模具钢调质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马氏体-铁素体型耐蚀塑料模具扁钢的调质工艺,即1.2316MOD扁钢的调质工艺。1.2316MOD钢系在1.2316钢成分基础上进行成分调整而来,具体化学成分见表1;涉及尺寸规格:厚度11.5mm~47.5mm。
表1 1.2316MOD钢化学成分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扁钢调质工艺为淬火+回火,淬火介质一般为淬火油或水基淬火液。调质过程首先需要对钢材进行重新加热奥氏体化,在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后进行回火。一方面工艺流程较长,另外带来环境污染、成本升高。为解决以上问题,近年来兴起了在线预硬化工艺,生产了以4Cr13为代表的马氏体型耐蚀塑料模具钢、以3Cr2MnNiMo为代表的贝氏体型塑料模具钢。针对马氏体-铁素体型1.2316耐蚀塑料模具钢的调质工艺研究有所报道,而对其在线预硬化工艺研究及对成分调整型1.2316MOD的在线预硬化工艺研究未见公开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种1.2316MOD马氏体-铁素体型耐蚀塑料模具扁钢的调质工艺,取消后续的模具钢油淬火、回火过程。
采取具体技术方案:
工艺路线:模具扁钢轧制→在线冷却(空冷或水雾冷)→辊底炉一次回火→辊底炉二次回火。
⑴预硬化工艺
对1.2316MOD模具钢进行轧制成型为厚度11.5mm~47.5mm的扁钢;之后根据扁钢不同厚度选定不同的在线预硬化冷却工艺,其中厚度不大于20mm的扁钢采用空气冷却,厚度大于20mm~47.5mm的扁钢采用水雾冷却,在四个冷却区段分别完成汽雾、弱冷、中冷、弱冷,具体预硬化工艺见表2。
表2 1.2316MOD钢在线预硬冷却工艺
⑵回火工艺
预硬化冷却之后立即进行辊底炉回火,回火采用两段式工艺,先进行500℃低温回火进行去应力,防止应力开裂,之后进行二次回火,硬度(HRC)30~35采用550℃~590℃回火,具体依据扁钢厚度确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之处:经检验及下游使用验证,采用此种热处理工艺生产的调质1.2316MOD模具扁钢硬度(HRC)均匀性良好,在32~33HRC之间,与传统调质后硬度相同,均满足使用要求;且显微组织均匀性良好,可代替传统调质工艺;取消了后续的模具钢油淬火、回火过程,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具钢在线冷却后组织:马氏体+铁素体+碳化物(500倍);
图2是厚度11.5mm模具钢回火后组织:回火马氏体+铁素体+碳化物(500倍);
图3是厚度23.5mm模具钢回火后组织:回火马氏体+铁素体+碳化物(500倍);
图4是厚度37.5mm模具钢回火后组织:回火马氏体+铁素体+碳化物(50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北特殊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5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