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7783.8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86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美风;张卓;严鹏威;汪开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讯精密工业(湖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4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黄诗锦;蔡学俊 |
地址: | 438300 湖北省黄冈***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缸线束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包括缸内线束、缸外线束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的穿缸护套,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所述双头接线端子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的端子本体,所述芯线容置槽的两端连通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第一芯线压接口与缸内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所述线束穿孔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外侧的密封胶。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缸内线束和缸外线束的芯线分别压接在双头接线端子的两端,两者间隔分布,且在灌注密封胶后,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形成有效隔绝,有效避免变速器缸体内的油因毛细作用向外渗漏,提高密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车辆零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穿缸线束作为车辆变速器上重要的电气连接件,安装时需要穿过变速器缸体,一方面起到连接变速器缸体内部的线束(即:缸内线束)与变速器缸体外部的线束(即:缸外线束)的连接功能,另一方面也用于防止车辆变速器内的油通过穿缸线束向缸外渗漏。因此,穿缸线束的密封结构设计就要兼顾到两个方面的需求。
现有的穿缸线束密封结构设计中,因密封的原因,大多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在缸内线束与缸外线束之间增加穿缸护套,穿缸护套与变速器缸体密封连接,而缸内线束与缸外线束的芯线通过U型端子连接于一体,再将U型端子、缸内线束的芯线、缸外线束的芯线以及穿缸护套采用灌胶的方式实现密封。在这种密封结构中,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均是位于U型端子的内部,再通过U型端子压接于一体,没有形成有效的隔绝,使得变速器缸体内的油可能会因为毛细作用而沿着线束内部向外渗漏,影响密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缸线束及其制作工艺,设计合理,有效提高密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缸线束,包括缸内线束、缸外线束以及内部具有线束穿孔的穿缸护套,还包括位于线束穿孔内部的双头接线端子,所述双头接线端子包括内部设有芯线容置槽的端子本体,所述芯线容置槽的两端连通设有间隔分布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第一芯线压接口与缸内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第二芯线压接口与缸外线束的芯线压接配合;所述线束穿孔内部灌注有包覆在双头接线端子外侧的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与缸内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一线皮压接口;所述第二芯线压接口的外侧设有用于缸外线束的线皮压接配合的第二线皮压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本体呈沿长度方向两端贯通的槽型状,端子本体的内腔为芯线容置槽,端子本体的顶部沿长度方向两端均固定有一对芯线压接片,每对芯线压接片间隔分布在端子本体的两侧壁,两对芯线压接片分别与端子本体的内腔围成U型状的第一芯线压接口和第二线芯压接口;每对芯线压接片的外侧均设有一对间隔分布在端子本体两侧壁的线皮压接片,两对线皮压接片分别与端子本体的内腔围成U型状的第一线皮压接口和第二线皮压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为环氧树脂胶。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穿缸线束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将缸内线束从内往外贯穿穿缸护套的线束穿孔;
步骤S2:将缸内线束伸出至线束穿孔外侧一端的芯线依次穿过双头接线端子的第一线皮压接口和第一芯线压接口,将缸外线束的芯线依次穿过双头接线端子的第二线皮压接口和第二芯线压接口,之后将缸内线束的芯线与第一芯线压接口进行压接、缸内线束的线皮与第一线皮压接口进行压接,将缸外线束的芯线与第二芯线压接口进行压接、缸外线束的线皮与第二线皮压接口进行压接;
步骤S3;将缸内线束从外往内拉,使双头接线端子位于线束穿孔内部;
步骤S4:往线束穿孔内部灌注密封胶;
步骤S5:将步骤S4中灌胶后的穿缸线束进行加热干燥,之后进行静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讯精密工业(湖北)有限公司,未经立讯精密工业(湖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77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