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桩孔护筒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48145.8 | 申请日: | 202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1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武;崔玉家;傅德晟;陈奕衡;何大勇;邵伟;张晓玲;胡涛;陶蒸峥;张庆;蹇福江;李海平;林松;索彦;陈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鼎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2 | 分类号: | E02D13/02;E02D13/04;E02D13/00;E02D7/20;E02D9/02;E02D5/68;E02D5/6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陆瑞 |
地址: | 40003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桩孔护筒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孔护筒的施工方法,获取护筒升降装置和多节桩孔护筒,桩孔护筒相互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在桩孔护筒施沉的时候,利用护筒升降装置依次对各桩孔护筒进行夹持,并且使相邻两个桩孔护筒连接后进行施沉操作;在桩孔护筒拔出的时候,利用护筒升降装置对位于最上端的桩孔护筒进行夹持,并拔出桩孔外,然后对位于桩孔孔口处的桩孔护筒进行夹持,对两个被夹持住的桩孔护筒之间的桩孔护筒进行拆除,再使最上端的桩孔护筒与桩孔处的桩孔护筒进行连接,重复进行拔除操作,直至将所有桩孔护筒拔出。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相对较小,能够方便运输,更能适应野外山地施工,同时操作方便,施工容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孔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孔护筒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孔桩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土质不稳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所以采用钢质的护壁对孔桩进行保护,防止塌孔避免影响施工进度及安全。目前护筒施工中,通常采用超长钢护筒作为围护结构,钢护筒的施沉常采用振动锤击法,而对于钢护筒的拔除,需克服钢护筒自重及地层摩阻力,常采用大型起重设备进行拔除。但是在野外山地地区,交通不便,大型起重设备无法到场,因此无法对钢护筒进行拔除,不能做到钢护筒的回收,增加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对护筒进行施沉以及拔除的桩孔护筒的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的技术方案:
一种桩孔护筒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护筒升降装置和多节桩孔护筒,桩孔护筒相互之间可拆卸式连接,护筒升降装置包括上下相对且同中心线设置的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上层框架背对下层框架的一侧设置有沿上层框架中心线方向相对的支撑框架,上层框架与下层框架之间绕其中心线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升降螺杆,升降螺杆的中心线平行于下层框架的中心线,升降螺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层框架上,升降螺杆的上端穿过于上层框架且转动连接在支撑框架上,升降螺杆与上层框架螺纹配合,下层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固定连接有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通过升降传动装置能够分别驱动各升降螺杆进行转动,所述桩孔护筒位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的内侧,上层框架和下沉框架上均安装有能够对桩孔护筒进行夹持的护筒夹持装置;
(2)在进行护筒施沉的过程中,将下层框架置于在地面上,调整下层框架的位置,使桩孔位于下层框架的内侧,将其中一节桩孔护筒放置在下层框架的内侧并调整桩孔护筒与桩孔同中心线,然后升降驱动装置控制升降螺杆转动,使上层框架下降,利用位于上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对桩孔护筒的上部进行夹持,继续操作上层框架下降,将桩孔护筒的下端下压至桩孔内,保留桩孔护筒的上端位于桩孔外;
(3)松开位于上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对桩孔护筒的夹持,然后提升上层框架,再获取另一节桩孔护筒,将新获取的桩孔护筒的下端与下沉在桩孔内且上端伸出桩孔的桩孔护筒的上端进行同中心线连接,然后下降上层框架,利用位于上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对新获取的桩孔护筒的上部进行夹持,然后对新获取的桩孔护筒进行下压至桩孔内,保留新获取的桩孔护筒的上端位于桩孔外,重复此步骤直至完成对整个桩孔的支护;
(4)在桩孔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桩孔护筒进行拔除,操作上层框架下降,利用上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对位于桩孔孔口处的桩孔护筒露出桩孔孔口外的上部进行夹持,然后操作上层框架上升,使得被上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夹持的桩孔护筒以及该桩孔护筒下方的一节或多节桩孔护筒拔出桩孔外,然后下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对位于桩孔孔口处的桩孔护筒露出桩孔孔口外的上部进行夹持,对被位于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上的护筒夹持装置夹持的两个桩孔护筒之间的桩孔护筒进行拆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鼎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重庆鼎兴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481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剩磁低矫顽力永磁材料制备装置
- 下一篇:超低NOx多口燃烧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