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N总线的接收器及信号接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57208.6 | 申请日: | 2023-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88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牛洪军;徐秀强;肖佐楠;匡启和;郑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10 | 分类号: | H04B1/10;H04B1/16;H04L1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娇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 总线 接收器 信号 接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AN总线的接收器,涉及通讯领域,阈值设置模块与降压模块配合实现对CAN总线的输入信号的降压,以便放大模块根据输入的差分信号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阈值设置模块会基于放大模块的输出信号调整内部的预设阈值,与放大模块之间构成了迟滞控制的结构,使输出信号更稳定,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器件的影响,提高了整个接收器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交叉迟滞比较器和负载调整迟滞比较器造成的不精准问题,保证了接收器的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接收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利于CAN总线的整个接收过程的进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CAN总线的信号接收装置,具有与上述CAN总线的接收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AN总线的接收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CAN总线的信号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域网)总线的不断发展,对于其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作为CAN控制器的CAN通讯芯片的接口电压会比较较高,在较坏情况下输入电压甚至会达到-70V~70V的范围;同时随着物联网的处理速度的提高,对于CAN的速度的要求已经达到了5Mbps;较高的外部电压和速度要求对于CAN接收器的耐压、速度以及精度等多方面都有较高要求。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CAN接收器通常使用MOS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管)和比较器结合的方式实现,接收器的输入放大功能采用MOS管实现,为了满足更高的速度要求,势必不能选择高压MOS,然而这也就需要降压模块达到更高的降压倍数以避免器件击穿的情况,更高的降压倍数会导致接收器所需要进行处理的信号也会随之变小,接收器将需要处理小至几mv的信号,如此小的信号易受环境干扰,其传输速度到1Mbps就无法满足精度要求。同时CAN协议要求接收器需要可以稳定监测信号,比如将0.9V阈值的输入信号输出“0”,0.5V阈值的输入信号输出“1”等,这就要求接收器具有较稳定的迟滞,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互锁比较器,或者采用反馈控制的比较器来实现。现有技术中的CAN接收器由于MOS管和比较器自身特性的影响,整体的抗干扰性差,迟滞稳定性差,容易受到芯片中器件的工艺的影响,不利于CAN接收器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AN总线的接收器及信号接收装置,阈值设置模块与放大模块之间构成了迟滞控制的结构,使放大模块的输出信号更稳定,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器件的影响,提高了整个接收器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方式中交叉迟滞比较器和负载调整迟滞比较器造成的不精准问题,保证了接收器的输出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接收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利于CAN总线的整个接收过程的进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N总线的接收器,包括:
降压模块,第一输入端与所述CAN总线的高电平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CAN总线的低电平连接,第一输出端与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阈值设置模块,输入端与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降压模块的第三输入端和所述放大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配合基于预设阈值将所述CAN总线的高电平降压为第一信号输出,基于所述预设阈值将所述CAN总线的低电平降压为第二信号输出,并根据所述放大模块的输出信号调整所述预设阈值;
所述放大模块,输出端作为所述接收器的输出端,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差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第一电平;当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二信号的差不满足预设条件时,输出第二电平,所述第一电平与所述第二电平相反。
优选地,所述降压模块包括滤波电容,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和第四分压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7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