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057806.3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5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王目旋;孙金月;鲁朝霞;孙会;刘建书;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5/02 | 分类号: | C07F5/02;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51400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过氧化氢 成像 红外 荧光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特异性荧光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所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对过氧化氢选择性和灵敏度高,具有抵抗其他物质干扰的能力,能够满足生物学检验;且该荧光探针具有近红外荧光(NIR)发射能力,可以穿透更深的组织并有效抵消自身背景荧光的干扰,荧光稳定性好,且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及稳定的成像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简单,易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异性荧光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是以尿酸过高为标志的代谢性疾病之一。高浓度尿酸会导致活性氧自由基(ROS)的过量产生,同时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抗氧化能力的降低。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的并发症,如痛风、慢性肾病、肝损伤、心血管疾病等,对高尿酸血症患者带来了危害严重。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找到合适的工具来监测高尿酸血症及其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过氧化氢(H2O2)作为生物系统中的主要活性氧之一,与其他活性氧相比是一种稳定的物种,由于其在生物体中的反应相对温和而一直受到重视。此外,过氧化氢不仅在活细胞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表明,细胞中过氧化氢的异常水平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包括癌症、衰老、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氧化应激引起的过氧化氢的产生是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发一种实时检测过氧化氢水平的分析方法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过氧化氢是活性氧的主要成员之一,以自由扩散形式进出细胞膜,因此难以对细胞内的过氧化氢进行原位动态检测。过氧化氢极易与细胞内活性物质反应生成其他形式的活性氧,因此,过氧化氢检测方法需要快速响应时间。分子荧光探针成像技术是一种检测生物体内小分子物质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成功用于检测生命系统中的活性物种。现存的过氧化氢检测的分子探针有很多,这些过氧化氢探针的检测机制主要是基于酯化反应,在痕量的内源性过氧化氢新研究方向上,呈现明显的不足之处,且无法实现活体成像。因此,必须提高探针对过氧化氢选择性和灵敏度,才能够满足生物学检验的最新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了上述近红外荧光探针在活体或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所述近红外荧光探针的结构式为:
。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用于过氧化氢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具体合成路线为:
。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4-(二乙氨基)水杨醛在浓硫酸中浓缩并冷却至0℃,在剧烈搅拌下加入6-羟基-1-四氢萘酮,得混合物,将混合物进行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然后在冰浴条件下,二氯甲烷萃取,合并有机相,分离纯化得到深紫色固体DHX-OH;
(2)将4-溴甲基苯硼酸频哪醇酯、DHX-OH和K2CO3混合后加入溶剂进行反应,TLC追踪反应进程;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去离子水,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分离纯化得到棕黄色固体DHX-1。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4-(二乙氨基)水杨醛在浓硫酸中的摩尔浓度为0.24mol/L;所述4-(二乙氨基)水杨醛和6-羟基-1-四氢萘酮的摩尔比为1.1-1.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省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578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