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3005.8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0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胡雳;何海英;农承广;邹婉莹;周虎;黄良辉;杨至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54;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张晓婷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液相 法制 纳米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A液:将混合表面活性剂、有机银源与油溶性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A液,所述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胺的混合物,所述混合表面活性剂包括至少一种饱和胺和至少一种不饱和胺;步骤S2、制备B液:将还原剂溶解在水中,得到B液。所述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能够制备分散性好、大小均匀的纳米银颗粒,达到控制银粉分散效果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解决了现有纳米银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分散性差、颗粒大小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银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贵金属材料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其导电率是金属中最高的,并且成本在贵金属中最低,银的抗氧化性和可焊性好,且具有良好的附着力等优点。纳米技术是现代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具有极大的科学意义。当尺寸达到一定范围时,它们的物理、化学特性将会发生变化,纳米银凭借纳米尺寸效应,其表面活性、催化性能和抗菌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作为催化剂、抗菌材料、医药材料和电子浆料等,是未来研究的一大热点。
制备纳米银有多种方法:目前常见的有液相还原法、光诱导法、晶种法、机械球磨法、蒸发冷凝法和植物还原法等等。其中,液相还原法是在银盐溶液中加入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纳米银粒子。优点是操作简单,有利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电子浆料是功率器件电能转换与电路控制的核心,随着新能源的应用发展,电子浆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银在电子浆料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凭借优异的性能从而实现“低温烧结高温服役”。但是在电子浆料的应用中,要求纳米银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否则纳米银团聚后就会影响性能。
早在2007年,美国专利US7850933B2【NANOPARTICLES,METHODS OF MAKING,ANDAPPLICATIONS USING SAME】首次使用了油水两相制备纳米银,但是只采用了单一饱和胺作为表面活性剂,缺点是制备出的纳米银粒子分散性不够好、稳定性差,颗粒大小不均匀。中国专利CN102179526A公开了一种油水界面法制备立方晶型纳米银材料的方法,用饱和胺与硬脂酸银同样使用两相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但同样只使用了单一的表面包覆剂,而且银离子的浓度为0.025-0.0375mol/L,浓度太低,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中国专利CN102886527A公开了一种以油酸银为原料的油水界面法制备立方晶型纳米银材料的方法,采用油酸银和饱和胺制备纳米银颗粒,缺点仍然是只采用了单一表面活性剂,且银离子浓度过低,银离子浓度为0.025-0.0375mol/L,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国专利CN103056385B公开了CTAB为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法制备油溶性纳米银的方法,采用了单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制备纳米银,并且油相和水相还要进行分开搅拌操作,对设备要求高,操作复杂,且制备的纳米银的粒径大小不均匀。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能够制备分散性好、大小均匀的纳米银颗粒,达到控制银粉分散效果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解决了现有纳米银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银颗粒分散性差、颗粒大小不均匀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液相法制备纳米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制备A液:将混合表面活性剂、有机银源与油溶性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得到A液,所述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机胺的混合物,所述混合表面活性剂包括至少一种饱和胺和至少一种不饱和胺;
步骤S2、制备B液:将还原剂溶解在水中,得到B液;
步骤S3、将步骤S2制得的B液加入步骤S1制得的A液中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油相水相分层的反应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南海启明光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3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