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3207.2 | 申请日: | 2023-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1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硕;顾海山;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2;H01R13/648;H01R13/4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三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12 | 代理人: | 黄晨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连接器 组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端子包括安装段;接触段自所述安装段一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段方向延伸,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远端部,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接触段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靠近所述远端部的第一触点;支撑段位于所述接触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远端部旁,且所述支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的支撑端以及与所述远端部连接的连接端。本申请支撑段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从而有效提高端子对接时的接触稳定性和信号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端子采用S形的端子接触部,在公端和母端互配时,S形的端子接触部的端点会相互抵触,之后各自滑配至最终的接触位置。在此过程中,端子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弹性形变,这需要端子外露的弹性部分具有较强的抗降服能力,以保证在最终相互接触形态时的稳定配合。这不利于端子间保持稳定接触,特别是在长时间使用后易由于端子的强度性能衰减,影响端子的正常连接。另外,现有连接器的端子结构对接时连接稳定性不高,难以满足未来对更高的高速传输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端子组及连接器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端子无法保持稳定接触,连接稳定性不高,难以满足未来对更高的高速传输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端子,包括:
安装段;
接触段,自所述安装段一端沿远离所述安装段方向延伸,所述接触段包括相对设置的安装端和远端部,所述安装端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所述接触段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形成有靠近所述远端部的第一触点;
支撑段,位于所述接触段的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支撑段位于所述远端部旁,且所述支撑段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的支撑端以及与所述远端部连接的连接端,以使所述支撑段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
其中,一对所述端子沿第一方向互配对接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表面接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段和所述支撑段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部形成有沿所述第一表面指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触点布置在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凸起顶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段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凸起结构。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段包括沿所述安装端指向所述远端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所述第一接触区段和第二接触区段配合形成沿所述第二表面指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表面还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区段的第二触点,一对所述端子沿所述第一方向互配对接完成时,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触点与另一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二触点接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触区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段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臂和至少一个延伸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接触,以使所述支撑臂与所述接触段配合形成封闭环,所述延伸臂一端与所述远端部固定,另一端朝所述安装端方向延伸趋近所述第一表面,且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臂和所述至少一个延伸臂靠近所述远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3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