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探伤仪胸前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7096.2 | 申请日: | 202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23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邱张维佳;秦承鹏;王志强;李梁;李东江;王福贵;王强;陈征;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红霖 |
地址: | 71004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探伤 胸前 支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探伤仪胸前支架,包括仪器主板、胸前护板、背带及联接支架,其中,仪器主板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正面的夹持组件,其中,联接支架的一端固定于底板的背面,联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胸前护板上,背带与所述胸前护板相连接,该支架降低超声探伤仪使用时的体力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损检测领域,涉及一种超声探伤仪胸前支架。
背景技术
超声探伤是利用工件完好部分与缺陷的声学差异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来检验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波穿透力强、探测深度高、灵敏度高、显示直观、操作安全,能够方便快速地对裂纹、夹杂、白点等缺陷进行探伤。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冶金、电力、化工、交通等行业。在进行超声探伤时,检测人员需要一手持探伤仪,另一手持探头在工件表面进行滑动,目前超声探伤仪重量约2~3kg,长度与宽度通常在20cm×30cm左右。一些现场工作条件恶劣,需要检测人员在狭窄空间内移动,如果仍需一手持探伤仪,会较大程度上消耗体力,长时间探伤后容易产生疲劳,降低探伤效率,增加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超声探伤仪胸前支架,该支架降低超声探伤仪使用时的体力消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超声探伤仪胸前支架包括仪器主板、胸前护板、背带及联接支架,其中,仪器主板包括底板以及固定于底板正面的夹持组件,其中,联接支架的一端固定于底板的背面,联接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于胸前护板上,背带与所述胸前护板相连接。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下垂直卡臂、左水平卡臂、上左水平卡臂、上右水平卡臂、右水平卡臂、Z轴垂直活动弹簧、Z轴水平活动弹簧、第一圆轴、第一弹簧、第二圆轴、第二弹簧、上部挡杆及第三圆轴;
下垂直卡臂、左水平卡臂、上左水平卡臂、上右水平卡臂、右水平卡臂均位于底板的正面,下垂直卡臂的底部通过Z轴垂直活动弹簧固定于底板上,右水平卡臂通过Z轴水平活动弹簧固定于底板上,下垂直卡臂、左水平卡臂、上左水平卡臂、上右水平卡臂、右水平卡臂沿周向依次分布,下垂直卡臂内设置有第一空腔,第一圆轴的一端通过垂直卡臂十字栓固定于左水平卡臂的一侧上,左水平卡臂的另一侧内设置有第二空腔,第一圆轴的另一端插入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第一弹簧位于第一空腔内,且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一圆轴上;第二圆轴的一端通过第一个水平卡臂十字栓固定于上左水平卡臂的一侧上,第二圆轴的另一端插入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空腔内,其中,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圆轴上;上左水平卡臂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凹槽,上右水平卡臂一侧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凹槽,上部挡杆的一端插入于第一凹槽内且与第一凹槽的底部通过第三弹簧相连接,上部挡杆的另一端插入于第二凹槽内且与第二凹槽的底部通过第四弹簧相连接,右水平卡臂内设置有第三空腔,第三圆轴的一端插入于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第五弹簧,其中,第五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三圆轴上,第三圆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个水平卡臂十字栓与上右水平卡臂的另一侧相连接。
所述左水平卡臂、上左水平卡臂及上右水平卡臂为L形结构。
左水平卡臂中垂直段的内侧、上左水平卡臂中垂直段的内侧、上右水平卡臂中垂直段的内侧以及右水平卡臂上均设置有水平方向卡槽;上左水平卡臂中水平段的内侧、上右水平卡臂中水平段的内侧及下垂直卡臂上均设置有垂直方向卡槽。
底板的中部设置有走线孔,底板上下垂直卡臂与右水平卡臂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线槽。
底板的背面通过定位螺丝固定有背部联接装置,所述背部联接装置上设置有背部卡槽,联接支架的端部卡接于所述背部卡槽内。
所述联接支架包括主支架、角度定位螺栓、卡板定位螺丝及卡板;
胸前护板上设置有角度定位基座,主支架的一端通过角度定位螺栓及角度定位基座固定于胸前护板上,且所述主支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支架定位螺丝,其中,所述支架定位螺丝插入于角度定位基座上的定位孔内;主支架的另一端通过卡板定位螺丝与卡板相连接,卡板插入于所述背部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70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