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67418.3 | 申请日: | 202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07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亮;许剑宇;王勋;何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1B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领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56 | 代理人: | 雷芬芬 |
地址: | 51146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线 在线 检测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内部的中央控制电路板重新规划,改进元器件的安装方式,同时保留原来的操作方式不变,在保留原来报警保持增加一键选择报警操持加停机模式,以同时满足包括单支耐火线在内的各种电线的生产要求,开机调偏时不报警条件要求则能过反馈控制的启动联动来实现,能够将反馈控制和断线检测两个系统集中设计在一起,将原来的断线检测系统集中在反馈控制装置处,在保持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简化布线,方便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70机挤出机生产线因放线铜线预排线及中途卡线等原因会在生产中出现断线,或将导体拉细。目前现状,原70机所配断线检测功能是通过断线后挤塑前的裸铜线芯与设备金属外壳相接触,即通过对地短路来接通断线检测功能,这种接触式的断线检测方法
因设备外壳刷漆,灵敏度不高,且只对导电的铜芯导体有效,对挤出后的绝缘电线断开难以检测。后期改进用电容非接触式的接近开关作为断线检测传感器,使其能检测绝缘部分的断口,但在使用中感应距离有限,无法兼顾到检测区域外其他位置的断口,且在检测区域有断口的情况下,如果断口后线仍然在设定的距离之内,无法触发断线检测功能。随着使用时间和现场水、热、气对检测感应头的影响,接近开关的检测头精度也会逐渐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方法,利用测径仪反馈控制装置的改进,相关线路的重新设计和布线,通过结合测径仪红外检测高精度与断线触发专用检测器AFR的高灵敏度,大大提高在线生产断线即时检测与处理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方法,电线线径在线检测的控制主电路包括检测输入、控制及输出电路,且统一采用直流24V电源供电,包括以下步骤:
S1、当开机打开“反馈启用”开关SA-2,启用反馈控制后,“反馈控制输出”常开触点吸合,接通中间低压继电器KA2,继电器KA2的常开触点KA2-1吸合,线径异常报警启用指示灯亮;当测径仪中红外线探测到在制电线上出现超限、凹凸或断线等异常时,测径仪立即输出报警信号到控制端DSP-3A,报警触点吸合,控制继电器KA3接通,同时继电器KA3的常开触点KA3-1吸合并保持,继电器KA3扩展输出触点KA3-2吸合,接通旋转报警灯,发出报警,提示进行开机调偏;
S2、在刚开始挤出机开机调偏时,线径不稳定,操作员此时位于机头侧的控制台操作,处于有人值守状态,操作员只需将控制开关选择在只“报警”模式,当测径仪在检测到线径异常时只向在场操作员发出报警信息,而不会进行到下一步对因线径异常执行自动控制处理;
S3、在调偏完成后,将控制开关选择到“报警+停机”模式,系统对线径异常的自动控制处理功能启用,其中控制电源指示灯的灯光为黄色,对应的线径状态指示灯在线径正常时呈绿色,而线径异常呈红色,具体步骤如下:
S31、当检测到异常,对应的继电器KA3接通后,继电器KA3的扩展常闭触点KA3-3断开、常开触点KA3-4吸合,相应地,正常绿色指示灯熄,异常红色指示灯亮,同时接通自动控制低压中间继电器KA4,低压中间继电器KA4的常开触点KA4-2接通,自锁保持;
S32、低压中间继电器KA4接通后,其扩展常开触点KA4-1吸合,接通检测控制器AFR的控制输入端E1、E3,控制器AFR接通的6、8端子间的常开触点立即断开,立即切断主机、牵引和注条机的运行信号;同时在收线侧,低压中间继电器KA4的扩展常开触点KA4-3吸合,接通收线侧的中间控制器KA5,继电器KA5的触点KA5-1断开,触点KA5-2吸合,使收线一体机的速度给定信号断开并置零。与此同时,继电器KA5常闭触点KA5-3断开储线张力控制器的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674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