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及捕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75743.4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2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栗嘉祥;约翰·卡劳提;卡洛斯·吉梅内斯贝斯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嘉祥 |
主分类号: | F24F7/08 | 分类号: | F24F7/08;F24F13/30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刘丽媛;邓珂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双通道 旋转 式风塔捕风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及捕风方法,其中一种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包括旋转捕风器和换热管道,换热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内管的内腔作为出风通道;旋转捕风器转动设置于换热管道的上方,旋转捕风器包括捕风框架和出风管以及尾翼,捕风框架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和进风通道连通的进风口,尾翼和进风口相对设置,出风管轴线和内管轴线重合,出风管的上端延伸至捕风框架的外部、下端和内管连通。本发明公开的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及捕风方法,使得进风通道和内管内部空气流动和流量不受风向影响,保证在不稳定的环境下最大通风效率,保证稳定的进风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及捕风方法。
背景技术
捕风器作为被动式通风技术的其中一种,捕风器的原理与传统捕风塔类似,采用纵向的通风结构,利用风压和热压的综合作用加强通风效果,形成较强的对流,由于高处的风速一般比地面风速大,它可以捕获地面较高处的空气,并将它们引入室内,形成室内空气流动,为通风设施降温。
传统的捕风器通常与建造融为一体,四面开口便于捕捉不通过方向的风,开口设置成一定角度的防雨百叶,在捕风器内部,四个薄片状的隔板将捕风器等分为四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空间,每个空间即可以作为迎风面引入室外新鲜空气,也可以作为背风面排出室内的空气。由于进风口、出风口的数量和位置受风向影响动态变化,总进风面积与出风面积不相同导致局部位置空气流速快,系统阻力增加,通风量受风向影响大,不易提供稳定的风道和风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及捕风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固定式多向风塔通风量受风向影响大、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轴双通道旋转式风塔捕风器,包括旋转捕风器和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用于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所述内管用于排出室内的空气,所述内管的内腔作为出风通道;
所述旋转捕风器转动设置于换热管道的上方,所述旋转捕风器包括捕风框架和出风管以及尾翼,所述捕风框架的侧面开设有用于和进风通道连通的进风口,所述尾翼和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尾翼用于推动旋转捕风器旋转,所述出风管轴线和内管轴线重合,所述出风管的上端延伸至捕风框架的外部、下端和内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的进风端设置有扩口,所述扩口的内径沿进风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扩口较小端的内径等于进风口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的出口端设置为斜口,所述斜口和所述进风口背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扩口的打开角度为20-30°。
进一步地,所述斜口的倾斜角度为30-50°。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捕风器和换热管道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热管、喷雾装置、集热板或换热鳍片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热管水平设置于换热管道,所述热管部分位于内管内部、部分位于进风通道内部;
所述喷雾装置能够对引入的空气进行降温,所述喷雾装置包括固设于进风通道进口处的喷雾管,所述喷雾管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喷雾头,所述喷雾管通过水管连接水源;
所述集热板用于对引入的空气进行加热;
所述换热鳍片部分位于出风通道内部、部分位于进风通道内部,所述换热鳍片用于将排出空气的热量传导至引入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鳍片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鳍片首尾相接围成锯齿型的空间,该锯齿型的空间和内管连通,该锯齿型的空间的上端固设有上封板、下端固设有下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嘉祥,未经栗嘉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75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