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子丸粒化加工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2519.8 | 申请日: | 2023-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8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艳;顾庆宇;林键沁;廖一隆;黄俊浩;罗锡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6 | 分类号: | A01C1/06;F25D17/06;F25D17/02;A01C1/00;A01C1/08;C08L97/02;C08K3/34;C08K7/26;B08B15/04;B08B13/00;A01N43/36;A01N43/653;A01N51/00;A01N37/1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君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75 | 代理人: | 冼柏恩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种子 丸粒化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种子丸粒化加工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筛选种子;选取丸粒化材料及其加料倍数;对种子进行复合型药物处理;准备混合液体;将丸粒化材料放进加工装置的粉料仓中;将种子加入加工装置的滚筒中,带动种子进行旋转运动,同时向待加工的种子喷混合液体;持续定量加入丸粒化材料,丸粒化材料被混合液体湿润以后粘结在种子的表面,并在旋转作用下均匀地包裹在种子表面;取出丸粒化种子,烘干筛选得到丸粒化种子成品。本发明得到的丸粒化种子的抗压强度高,丸粒化材料配比适应性好,可以提高种子萌发活力,有利于统一不同类型种子丸粒化加工技术标准;且可以降低种子加工时的温度,既能保护种子活性又能进行废料回收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加工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种子丸粒化加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精密播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小粒、形状不规则或表面粗糙的种子不利于精密播种机械播种使用,特别是水稻种子,具有形状细长、表面粗糙等特点,在机械播种时容易出现分种不精准、流动性差而卡种、甚至破损等现象,特别是传统水稻湿直播后,由于水稻裸种重量轻,在积水情况下,容易浮种,遇雨水冲刷时,裸种直播容易出现团簇性聚集,引起播种田块出苗不均匀,从而造成减产。
近年来无人机播种技术的兴起,对种子物理特性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以水稻为例,由于种子重量轻,无人机播种时产生的风场对种子落种精度影响较大,造成田间播种均匀性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种子的重量、尺寸和抗压强度等理化特性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中国专利CN112693614A提出了一种点射式播种方法,采用丸粒化稻种可基于无人机平台实现成行成穴播种,但需要重量、尺寸和抗压强度等理化特性合适的丸粒化种子才能达到效果。
要生产出合格的丸粒化种子,既要有相应的丸粒化配方和加工工艺,也要有配套的丸粒化加工装置。
1、丸粒化配方和加工工艺:
中国专利CN103718701B公开了一种用于水稻直播的种子包衣配方及丸粒化方法与应用,主要配方材料为膨润土和滑石粉,该发明使用的材料较少,导致材料特性相对单一;中国专利CN108156884A、CN102070370B、CN102986337B、CN103069950B、CN104072249B等均公开了相应的种子丸粒化配方及方法,主要配方都以膨润土、滑石粉和硅藻土等矿物质土为主。上述专利均为丸粒化基本配方研究,并且均以矿物质土为基本成分。
中国专利CN105612864B公开了一种促进湿直播水稻淹水条件下一播全苗的种子丸粒化方法,主要配方为粘土、滑石粉和过氧化钙,其中过氧化钙可以为淹水稻种提供氧气,增加田间抗逆性,过氧化钙可以在水中产生氧气,但是遇到高温和持续淹水情况,增氧能力难以发挥真正的抗逆作用;中国专利CN109316105A公开了一种直播水稻种子丸粒化包裹材料,主要配方包括杀菌剂、营养剂、抗旱剂、包衣剂、粘结剂、填充剂和除草剂,该发明涉及的药物未考虑交互作用的影响;中国专利CN111466178A公开了一种机直播稻集束丸粒化种子及其生产工艺,主要配方为膨润土、过氧化钙、煤灰粉等,生产工艺可以完成多粒种子集束造粒,该发明所使用材料均为硬质材料,丸化后相对较重。上述专利均采用基本配方添加辅助材料方式,提高种子生长活性,加工工艺较为简单。
综上所述,现有的丸粒化配方和加工工艺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常见的丸粒化种子成本高,抗压强度低,丸粒化材料配比适应性差,导致各种丸粒化加工技术标准得不到统一,并且常见的丸粒化材料均以矿物质土为主,由于矿物质土硬度高,易降低柔性排种装置的使用寿命;(2)丸粒化加工方法单一,添加药物均混合添加,容易对种子产生药害;(3)没有一种加工方法可以解决种子形状不同导致的丸粒化加工后种子大小不一的问题,由于种子形态特征各异,在应用于某种播种装置时候,如果选择相同的丸粒化加料倍数,则造成不同品种丸粒化后形态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引起播种精度下降,如果丸粒化加工时选择不同加料倍数进行试制,则增加了丸粒化加工前处理难度。
2、丸粒化加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25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