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瓷编磬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3577.2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92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涛;谭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G10D13/24 | 分类号: | G10D13/24;G10D1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严艳丽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瓷编磬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瓷编磬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瓷乐器技术领域,其中一种瓷编磬及其制作方法,包括第一磬体组件以及第二磬体组件,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能够合并在一起形成磬坯,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上均设置凹槽,两个凹槽在磬坯内形成腔室,磬坯鼓部下端设置音孔,音孔与腔室相连通;本发明瓷乐器在较柔和的敲击外力下,既能够降低瓷磬外表及内部受到损伤的概率,还能够达到乐器的整体振动获得良好的发音;本发明瓷乐器在较柔和的敲击外力下,既能够降低瓷磬外表及内部受到损伤的概率,还能够达到乐器的整体振动获得良好的发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瓷乐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瓷编磬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磬: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造型古朴,音色优美。磬的历史非常悠久在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石”、“鸣球”的称谓。这种靠敲击发音的石质乐器,因为优良的乐器性能及文化功能,逐渐从单独使用的特磬发展成为多件使用的编磬,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
传统的瓷编磬在使用时需要演奏者施加一定的力度对磬体进行敲击,在演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磬体造成损伤,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降低磬体损伤的瓷编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瓷乐器在较柔和的敲击外力下,既能够降低瓷磬外表及内部受到损伤的概率,还能够达到乐器的整体振动获得良好的发音。基于瓷编磬的陶瓷材质,演奏时发出的乐音更加清脆、悠扬,音色饱满,从而拓展了传统编磬乐器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瓷编磬,包括第一磬体组件以及第二磬体组件,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能够合并在一起形成磬坯,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能够通过连接浆料粘接在一起形成磬坯,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上均设置凹槽,两个凹槽在磬坯内形成腔室,在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连接在一起时两个凹槽也能连接在一起在磬坯内形成腔室,磬坯鼓部下端设置音孔,音孔与腔室相连通。空气在腔室内震动通过音孔发出声音。
优选的,第一磬体组件上设置多个卡槽,对应多个卡槽在第二磬体组件上设置多个卡条,卡条能够嵌入卡槽内。即在卡槽内注入连接浆料,然后将卡条插入卡槽内就能够将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磬坯厚度为40mm,壁厚5mm,腔室厚度为20mm。
优选的,一种瓷编磬的制作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S1,制泥,将原材料制备成泥浆,将泥浆静置24h后使用;
S2,制坯,将泥浆内的空气抽出然后导入多组模具内,得到多组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将第一磬体组件与第二磬体组件连接在一起得到磬坯,待磬坯风干后在磬坯上开设音孔,然后对磬坯进行打磨,并对磬坯外表面进行哑光,最后对磬坯进行第一次调音;
S3,素烧,将S2得到的磬坯进行升温烧制,烧制之后取出待其冷却后进行第二次调音;
S4,施釉,将原材料制备成釉浆,在音孔内塞入橡胶塞,然后将釉浆蘸在磬坯的外侧壁上,待釉浆晒干后将橡胶塞取出,得到施釉好的磬坯;
S5,烧结,将S4施釉好的磬坯放入窑炉内,然后点火烧制,烧制完成后将瓷器取出,即得到瓷磬;
S6,测音,S5中制得的瓷磬冷却后进行敲击,并听着瓷磬的音色和音高对其进行第三次调音。
优选的,多组模具为28组模具。
优选的,制泥的原材料为按照重量称取高岭土50~80份、碱石10~15份、木节粘土13~16份、石英砂8~13份、蛭石1~1.5份、草木灰1.5~2.5份、海藻酸钠1.5~2.5份、酚醛树脂粉末1~1.5份;将原材料粉碎后混合,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放入球磨机,然后往球磨机中加入等质量的水,研磨至混合料细度为250目,且筛余0.1~0.2%,得到磨好的泥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学院,未经平顶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35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