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延模托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5310.7 | 申请日: | 202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78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邹平;魏龙;吕路;童钱虎;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2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邹航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延 模托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延模托料装置,其包括凸模、下底板、上段组件、下段组件和压料圈;凸模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凸模的上端具有拉延凸模型面;下底板具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凸模固定于下底板的上方;上段组件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一通孔且被限制从凸模的上端和下端脱落,上段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下段组件可活动的设置于第二通孔且被限制从下底板的上端和下端脱落,下段组件的上端与上段组件的下端接触;压料圈套装于凸模的外侧,压料圈的上端具有压料型面,该装置能在板料闭合过程中起到对板料变形的影响,使得该拉延模托料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内表面件和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拉延模具托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延模托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车身外覆盖件中,外观件冲压使用的板料均为1mm以内的薄板料,且尺寸均为大于1平米以上大板料。在冲压拉延模具成形过程中,板料投入模后,因板料的自重,板料首先会产生凹塌,其次在压边圈闭合过程中因中间无支撑,板料会产生不同程度、不稳定的褶皱。最终影响到制件的外观质量,可能导致起皱无法生产,可能导致外观凹陷影响客户感受。
为解决现有的板料塌陷问题,需要在板料下方设置相应的机构或者装置对板料进行支撑,即拉延模具托料装置,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054733.5的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托料装置的后背门内板拉延模具,其包括互相正对的上模和下模座,凸模安装在下模座上,压边圈安装在凸模与下模座之间,还包括托料装置,所述托料装置通过凸模扣合安装在下模座上,所述托料装置包括:本体、墩死块、顶起镶块、行程限位螺栓和底部顶杆。其解决了拉延板料凹塌变形,成型起皱问题,降低制造成本,随顶杆升起落下,无需调试转向阀,降低调试难度。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装置采用的顶起镶块固定在本体的顶部,通过顶杆推动本体进而带动顶起镶块从凸模伸出,顶起镶块由于顶起通孔的结构限制,一般为圆柱或者棱柱结构,其仅能实现对板料自然重力状态的凹塌进行支撑,在上下模合模时,压边圈闭合状态过程中板料姿态无法改变,因此使得现有的技术方案仅适用于部分内表面件,而不适用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并且由于现有的技术方案采用动力源直接驱动支撑部件,在模具制造、调试和维护过程中,凸模及托料装置的起吊和装配过程非常不便利。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表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延模托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拉延模托料装置,其包括凸模、下底板、上段组件、下段组件和压料圈;
所述凸模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凸模的上端具有拉延凸模型面;
所述下底板具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凸模固定于所述下底板的上方;
所述上段组件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被限制从所述凸模的上端和下端脱落,所述上段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
所述下段组件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通孔且被限制从所述下底板的上端和下端脱落,所述下段组件的上端与所述上段组件的下端接触,所述下段组件的下端用于与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伸入的顶杆接触;
所述压料圈套装于所述凸模的外侧,所述压料圈的上端具有压料型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拉延模托料装置,其通过上段组件和下段组件的设置,有效的实现了上段组件与凸模的限位安装,下段组件与下底板的限位安装,在装配过程上段组件和下段组件先分别安装入凸模和下底板中,然后将包含上段组件的凸模固定在下底板上,由于上段组件的上端具有托料型面,保证板料是光顺的变形,其能在板料闭合过程中起到对板料变形的影响,使得该拉延模托料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内表面件和外表面件的拉延托料工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5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