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89641.8 | 申请日: | 2023-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0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贾兴;田家乐;周翔;孙瑜;何阳;张科;林蕾;杨肖;潘瑞;马滕邑;张君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1R31/14;G01R19/00;G01R23/16;H02J3/00;G06N3/126;G06N20/10;G06F113/04;G06F111/04;G06F1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志梅 |
地址: | 310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镇 配电网 设计方案 生成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1.一种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用预先训练好的负荷预测模型,生成城镇用户的用电负荷预测数据;
将所述用户负荷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所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以配电网经济性最高和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性能最高为目标,包括形成反馈激励关系的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储能能量输出层及运行优化层;
通过调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训练好的负荷预测模型,生成城镇用户的用电负荷预测数据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城镇区域内多个月份的气象数据和电负荷消耗数据,并进行归一化处理,生成样本数据集;其中,将2个目标月份的最后一天作为预测日,以分别表示夏季日和冬季日的真实耗电数据;
将所述样本数据集划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并将所述预测日的数据作为预测数集,调用随机数据集训练SVM模型的惩罚函数和核函数;
调用ABC算法,对所述SVM模型进行最优解循环迭代计算,得到最优参数组合;
基于所述最优参数组合和所述样本数据集,得到训练好的负荷预测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用预先训练好的负荷预测模型,生成城镇用户的用电负荷预测数据,包括:
获取各城镇用户的当前气象数据以及当前电负荷消耗数据;
将所述当前气象数据以及所述当前电负荷消耗数据,输入至所述负荷预测模型中,得到初始用电预测数据;
对所述初始用电预测数据进行反归一化运算处理,得到用电负荷预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负荷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之前,还包括:
以价格参数及所述运行优化层输出的运行成本作为所述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的输入、以配电网支出作为所述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的输出、以各目标设备的配置参数作为变量,构建所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的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
所述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基于调度策略,以城镇配电网年最少支出作为优化目标,同时基于各目标设备的数量及容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目标设备的配置参数;
其中,所述城镇配电网年最少支出根据所有设备购置成本、消耗天然气与大电网交互的成本、包含人工成本在内的维护成本、分布式清洁能源的政府补贴以及冷热电售卖所得费用计算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负荷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之前,还包括:
以所述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确定的各目标设备的配置参数作为输入,以充放电策略作为输出,构建所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的储能能量输出层;
所述储能能量输出层以最小化总负荷方差为优化目标,同时基于配电网的运行状态和电池剩余电量作为约束条件,确定最优充放电策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配电网设计方案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用户负荷数据输入至预先构建的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之前,还包括:
以所述设备配置参数优化层确定的各目标设备的配置参数和所述储能能量输出层确定的最优充放电策略作为输入、以配电网的运行成本作为输出、以所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预先设置的各配置网设备的出力值为变量,构建所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配电网模型的运行优化层;
所述运行优化层以在维持所述配置网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运行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同时以各配置网设备相对应的属性参数约束条件以及冷功率、热功率、电功率的平衡约束条件,确定最优运行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8964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底座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层复合聚己内酯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