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化生物刺激素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098610.9 | 申请日: | 2023-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何耀;袁宸;赵军辉;贾丹丹;杨焕银;邹晓岱;张林虓;房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8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6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化 生物 刺激素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化生物刺激素及其制备工艺。该刺激素的原材料包括液体生物刺激素原料和吸附剂;吸附剂能够吸附的最大水分重量不小于液体生物刺激素原料的含水重量。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吸附剂加入至固液混合搅拌设备中,并启动固液混合搅拌设备;在固体吸附剂均匀搅拌过程中缓慢加入液体生物刺激素原料;待液体生物刺激素原料全部加完后,持续搅拌后进行出料,即得固体化生物刺激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能够形成结晶水合物的无机盐作为液体生物刺激素水分的吸附剂,来将液体原料转化为固体原料,以便后期的生产及运输使用,能够满足市场现实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固体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化生物刺激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生物刺激素”一词基本指的就是“植物生物刺激素”,往前探索该名称最初是由西班牙格莱西姆矿业公司于1976年提出,但当时并未对”生物刺激素”进行详细、明确地定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商业概念。一直到2007年,Kauffman等将生物刺激素科学定义为:一种不同于其他肥料的物质,低浓度应用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此后,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发展急剧加快,2011年欧洲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EBIC)成立,并在2012年7月重新将植物生物刺激素定义为:一种包含某些成分和(或)微生物的物质,这些成分和(或)微生物施用于植物叶片或根际时,能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如有益于吸收营养、抵抗非生物胁迫及提高作物品质等,而与营养成分无关(EBIC,2012)。
近年来,我国对于生物刺激素的认知也越来越清晰,生物刺激素相关原料及产品在国内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我国对于生物刺激素的定义基本沿用了欧洲的定义,NY/T3831-2021中将生物刺激素定义为:能使植物通过合成生长促进物质和(或)通过不受养分物质影响的养分过程来刺激其生长的成分,可达到提高植物养分利用率或吸收率,提高植物非生物胁迫耐受性,及/或改良作物品质性质等效果目标。现今,我国国内主要的生物刺激素种类包含了:腐植酸类、海藻酸类、氨基酸类、复合有机物质、有益化学元素、非有机矿物、微生物菌剂及代谢产物等。
生物刺激素作为近年来被国内广为认知和推崇的产品,其相关生产技术方面的专利极少,现有的主要为生物刺激素产品配方相关的专利。例如:中国专利CN202111117374公开了一种生物刺激素及其制备工艺,其内容是通过茶皂素和海藻提取物来制备一种生物刺激素。中国专利CN20210657745公开了生物刺激素组合物、肥料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其内容主要是通过二氢茉莉酸丙酯和半叶素组合物A以及半叶素、5-氨基乙酰丙盐酸、氮肥组合物B组合的生物刺激素的制备和使用方法。中国专利CN202021454294公布了一种海藻与鱼蛋白复合液体生物刺激素制备装置,其内容主要是以海藻、鱼蛋白主要生产原料通过该发明装置(包括发酵罐、过滤器、混合罐)生产出一种海藻与鱼蛋白复合液体的生测刺激素。本申请是涉及生物刺激素生产技术方面的专利,与上述专利关注的方向、内容领域完全不同。
此外,我国液体生物刺激素原料固体化方面的相关技术专利同样基本没有。较为相近的,其他领域关于水分吸收的相关专利包括:中国专利CN201210477963公布了一种水合物利用聚光太阳灶转化热能的方法,其中提到通过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失水及吸水来进行转化热能;中国专利CN202111617708公布一种特异性吸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和在高水分低NMP含量废气处理中的应用中提到通过结晶水合物来吸水。但上述这些涉及水分吸收的专利的运用领域及实施目的、过程方法、结果与本申请完全不同。
同时,由于生物刺激素其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是作为作物种植的生产资料来使用,所以安全性很重要,在选择、使用水分吸附材料时,应考虑水分吸附材料本身对于种植环境是无害,甚至最好有益于作物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0986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