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04154.4 | 申请日: | 2023-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思萌;许文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沃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21/10 | 分类号: | B01F21/10;B01F35/22;C02F1/5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梁轶聪 |
地址: | 2662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絮凝 溶解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包括设有两个筒体的溶解筒,分别通过第一电磁阀与两个筒体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供水管,分别通过第二电磁阀与两个筒体的输出端相连通的供料管,分别与筒体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两个料盒,分别作用于两个筒体内的两个搅拌杆,以及调控单元,调控单元用于控制两个搅拌杆动作、控制料盒向溶解筒内的供料量、和/或控制第一电磁阀的开闭、和/或控制第二电磁阀的开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保证作业连续性、保证溶解稀释溶液的即溶即用、避免絮凝剂粉浪费、作用有效且效率高、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
背景技术
聚丙烯胺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这一,可在污水处理时用作有效的絮凝剂。使用时,聚丙烯胺一般需要配制成稀释溶液,可以有助于絮凝剂在悬浮体系中的分散,不仅可以降低用量节约开支,还可以取得更好的絮凝效果。但稀释后的聚丙烯胺溶液不能长久存放,且在投入使用前进行稀释溶解效果最佳,若配制好的溶液量少则需要进行多次配制,影响污水处理效率,配制好的溶液量多不及时使用完毕,又会造成聚丙烯胺浪费。现有技术中没有适用于聚丙烯胺的溶解装置。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本发明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证作业连续性、保证溶解稀释溶液的即溶即用、避免絮凝剂粉浪费、作用有效且效率高、能耗低的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粉溶解装置,其中,包括设有两个筒体的溶解筒,分别通过第一电磁阀与两个所述筒体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供水管,分别通过第二电磁阀与两个所述筒体的输出端相连通的供料管,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输入端相连通的两个料盒,分别作用于两个所述筒体内的两个搅拌杆,以及调控单元,所述调控单元用于控制两个所述搅拌杆动作、控制所述料盒向所述溶解筒内的供料量、和/或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开闭、和/或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开闭。
使用时,调控单元同时控制两个搅拌杆分别对两个筒体进行搅拌,保证溶解充分,当料盒向相对应的筒体内供料时,且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开启、第二电磁阀关闭,而另一个料盒不向相对应的筒体内供料,且相对应的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开启,实现絮凝剂粉的即溶即用,保证溶解稀释溶液的有效性,且对溶解筒而言,两个筒体交替溶解稀释、出料,实现连续供料、出料,保证作业连续性。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两个所述料盒包括顶端设置盒盖的矩形盒体,设置在所述矩形盒体底端的导流部,以及相互啮合转动连接在所述矩形盒体相对两侧壁之间的若干个第一齿轮,若干个所述第一齿轮将所述矩形盒体隔开为上、下两个空间,絮凝剂粉置于上方的空间内,任一个所述第一齿轮由所述调控单元控制转动,当调控单元控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时,若干个所述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絮凝剂粉通过相邻两个第一齿轮之间的间隙并随后经导流部流至相对应的第一筒体内。
本发明的具体特点还有,两个所述筒体顶端之间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板本体,相对应设置在所述板本体纵向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筒体固定连接的支腿,沿纵向中心线方向开设在所述板本体底面上的滑槽;所述调控单元包括与两个所述料盒一一对应的两个料盒控制组件,以及与两个所述料盒控制组件均相连接、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动件,所述料盒控制组件控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发生或不发生转动,当所述滑动件沿滑槽滑动时,其中一个料盒控制组件控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转动即料盒向筒体内投料而该筒体内的溶解料不向供料管输出,与另一个料盒控制组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不发生转动即料盒不向筒体内投料而该筒体内的溶解料向供料管输出,此时,发生转动;当滑动件沿滑槽反方向滑动时,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齿轮的转动状态互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沃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沃纳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4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