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06439.1 | 申请日: | 202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1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常国栋;任虹;赵一潞;田红燕;陈慧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驱用驱油剂 效果 评价 方法 | ||
1.一种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可视化的微观驱油模型进行稠油的水驱实验,并在显微镜下观测水驱实验后微观剩余油的形态,然后根据微观剩余油的形态,对微观剩余油进行分类;
(2)采用可视化的微观驱油模型进行所述剩余油的化学驱实验,并观测化学驱实验过程中各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含量变化情况;
(3)根据各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含量变化情况,对化学驱所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微观剩余油的类型包括薄膜状剩余油、吸附状剩余油、盲端状剩余油、簇状剩余油和孤岛状剩余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状剩余油是指粘附在微观驱油模型的孔隙壁和/或吼道壁上且厚度小于3μm的剩余油;所述薄膜状剩余油是指粘附在微观驱油模型的孔隙壁和/或吼道壁上且厚度不小于3μm的剩余油;所述盲端状剩余油是指赋存在微观驱油模型的盲端孔隙中的剩余油;所述簇状剩余油是指位于微观驱油模型的吼道和/或非盲端孔隙中的未被水驱波及的剩余油;所述孤岛状剩余油是指位于微观驱油模型的吼道和/或非盲端孔隙中的处于压力平衡状态的剩余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剩余油的含量由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确定:通过图形计算软件,首先确定所有类型微观剩余油在微观驱油模型中的总面积,然后确定某一类型微观剩余油在微观驱油模型中的面积,某一类型微观剩余油在微观驱油模型中的面积占所述总面积的百分比即为该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含量。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驱所用的驱油剂主要由水、乳化剂和增稠剂组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稠油化学驱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化学驱所用驱油剂的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如下:当薄膜状剩余油首先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乳化性能较好;当薄膜状剩余油最后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乳化性能较弱;当吸附状剩余油首先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乳化性能较好;当吸附状剩余油最后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乳化性能较弱;当盲端状剩余油首先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和乳化性能的复合作用较好;当盲端状剩余油最后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和乳化性能的复合作用较差;当簇状剩余油首先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较好;当簇状剩余油最后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较弱;
当孤岛状剩余油首先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较好;当孤岛状剩余油最后被化学驱驱动时,说明驱油剂的黏弹性较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064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