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碎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16824.4 | 申请日: | 2023-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72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周;吴太林;段春光;杨子立;冯糈娇;陶惠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46 | 分类号: | A61F2/46;A61F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碎骨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碎骨结构和第二碎骨结构,壳体内设有碎骨通道,碎骨通道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第一碎骨结构设于碎骨通道的侧壁,第一碎骨结构具有多个第一铰齿,各第一铰齿均朝向碎骨通道的内侧布置;第二碎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碎骨通道的侧壁,第二碎骨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铰齿,第二铰齿与第一铰齿彼此交替布置;当第二碎骨结构转动时,第二铰齿能够与第一铰齿形成剪切动作。本申请的碎骨装置通过第二碎骨结构的转动,带动第二铰齿与第一铰齿形成剪切,以对待破碎骨料进行细化,从而得到符合回植要求的植骨颗粒。本申请的碎骨装置相比于传统咬骨钳,操作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获得植骨颗粒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碎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治疗各类脊柱侧弯、脊柱后凸畸形时,矫正畸形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而坚固的内固定系统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步。坚固的内固定系统,最开始依靠脊柱钉棒系统的固定,但是远期矫形效果的维持,还得依靠椎体间和脊柱后方椎板间的植骨融合。故手术操作中常需要在截骨间隙和/或脊柱后方椎板间植入大量自体骨和/或异体骨,以促进截骨间隙和/或长节段固定的椎体间骨性融合,保证脊柱固定节段结构的稳定性,牢固维持矫形效果,减少中远期随访假关节形成和断钉断棒的风险。
无论是脊柱椎体间植骨还是脊柱后方椎板间植骨,合适大小的植骨颗粒,更能促进机体快速吸收与融合。但是手术过程中用骨凿或超声骨刀所取下的自体骨块较大,粗细不均。并且由于所需要的骨块数量较多,常需要手术医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咬骨钳一点点地将骨块咬成细小地骨颗粒,然后再回植体内,使得获取植骨颗粒的工作浪费了大量的手术时间和人力。另外,由于植骨颗粒靠人工修剪,难以获取适合大小且均匀的植骨颗粒,不利于人体对植骨颗粒的吸收与融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碎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术中获取植骨颗粒效率低、操作繁琐、耗费时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碎骨装置,包括壳体、第一碎骨结构和第二碎骨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碎骨通道,所述碎骨通道具有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第一碎骨结构设于所述碎骨通道的侧壁,所述第一碎骨结构具有多个第一铰齿,各所述第一铰齿均朝向所述碎骨通道的内侧布置;所述第二碎骨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碎骨通道的侧壁,所述第二碎骨结构具有多个第二铰齿,所述第二铰齿与所述第一铰齿彼此交替布置;当所述第二碎骨结构转动时,所述第二铰齿能够与所述第一铰齿形成剪切动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还包括设于所述碎骨通道的侧壁上的剪切区间调节结构,所述第二碎骨结构安装于所述剪切区间调节结构上,所述第二碎骨结构能够沿所述碎骨通道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所述第二铰齿与所述第一铰齿形成的剪切区间。
所述剪切区间调节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碎骨通道的侧壁上的调节孔,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碎骨结构上的限位件,所述第二碎骨结构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调节孔上,所述限位件用于将所述第二碎骨结构限位于所述调节孔的预定位置。
所述第二碎骨结构包括转轴,各所述第二铰齿绕所述转轴的轴向彼此间隔地连接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调节孔。
所述第一碎骨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基体,所述碎骨通道贯穿于所述基体设置,各所述第一铰齿均连接于所述基体上,且均朝向所述碎骨通道的内侧布置。
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顶盖、壳体中段和底座,所述碎骨通道设于所述壳体中段内,所述顶盖铰接连接于所述壳体中段的第一端,所述底座铰接连接于所述壳体中段的第二端。
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筛骨件,所述筛骨件位于所述碎骨通道的出口端。
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底座上的盛骨皿,所述盛骨皿位于所述筛骨件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168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