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能耗分析确定门式起重机移动速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0318.2 | 申请日: | 202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87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则强;段淇耀;陈佳樊;刘思璐;梁巍;赵敏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B66C13/4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胡石开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能耗 分析 确定 起重机 移动 速度 方法 | ||
1.一种基于能耗分析确定门式起重机移动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门式起重机参数,建立门式起重机的能耗分析模型;
S2、收集环境参数、门式起重机工作参数各单元需要移动的距离,带入能耗分析模型,然后求解能耗分析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耗分析确定门式起重机移动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耗分析模型如下:
W=WD×TD+Wd×Td+WDcu+Wdcu
式中,WD为大车运行机构能量损耗,Wd为小车运行机构能量损耗,TD为大车运行时间分割Δt的个数,Td为小车运行时间分割Δt的个数,Δt为分割时间段的时长,WDcu为大车铜耗,Wdcu小车铜耗;
其中,
式中,sD为大车需要行驶的距离,vD为大车行驶的速度,n为大车传动系统中传动环节的总数,MD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非载荷库伦摩擦阻力矩,jD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到传动系统输出轴的传动比;RD为大车行轮半径;BD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阻尼系数,bDi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载荷损耗系数;PDin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JD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等效转动惯量,ID为大车电动机额定电流,RD1为大车电动机内电阻,KD为整个起重机包括吊重在内的体型系数,Kg风压高度系数,ρ为空气密度,vw为风速,AD为起重机和吊重的迎风面积,βD为风向与大车运动方向的夹角,g为重力加速度;tD为大车运行机构运行总时长,WDcu为大车铜耗;
PDin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大车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电机的输出功率,后续环节的输出功率采用如下方式计算:
PDin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PDini+1为大车第i+1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其中,大车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电机的输出功率;ωDi为大车第i传动环节的角速度;
式中,sd为小车需要行驶的距离,vd为小车与大车的合速度,m为小车传动系统中传动环节的总数,Md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非载荷库伦摩擦阻力矩,jdi为第i传动环节到传动系统输出轴的传动比;Rd为小车行轮半径;Bd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阻尼系数,bdi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载荷损耗系数;Pdin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Jd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等效转动惯量,Id为小车电动机额定电流,Rd1为小车电动机内电阻,Kd为小车和吊重的体型系数,Kg风压高度系数,ρ为空气密度,vw为风速,Ad为小车和吊重的迎风面积,βDd为小车与大车运动方向的夹角,βwDd为大、小车的合速度与风向的夹角,g为重力加速度,Qm为吊重重力,GM为小车重力,f为小车行轮滚动摩擦力臂,μ为小车行轮轴承摩擦系数,d为小车行轮轴径,α为小车移动平面的坡度角,β为考虑小车车轮轮缘与轨顶侧面摩擦等的附加摩擦阻力系数;td为小车运行机构运行总时长,Wdcu为小车铜耗;
Pdin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小车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小车电机的输出功率,后续环节的输出功率采用如下方式计算:
式中,Pdin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Pdini+1为小车第i+1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其中,小车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小车电机的输出功率;ωdi为小车第i传动环节的角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能耗分析确定门式起重机移动速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能耗分析模型还包括起升机构能量损耗,所述能耗分析模型如下:
W=WD×TD+Wd×Td+Wh×Th+WDcu+Wdcu+Whcu
其中,
式中,Wh为起升机构能量损耗,sh为吊重起升高度,vh为吊重起升的速度,k为起升机构传动系统中传动环节的总数,Mh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非载荷库伦摩擦阻力矩,jh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到传动系统输出轴的传动比;Rh为起升机构卷筒半径;Bh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阻尼系数,bhi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载荷损耗系数;Phin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Jh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等效转动惯量,Ih为起升机构电动机额定电流,Rh1为起升机构电动机内电阻;th为起升机构运行总时长,Whcu为起升机构铜耗;
Phin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起升机构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电机的输出功率,后续环节的输出功率采用如下方式计算:
式中,Phin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Phini+1为起升机构第i+1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其中,起升机构第一传动环节的输入功率为电机的输出功率;ωhi为起升机构第i传动环节的角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031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