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和应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25903.1 | 申请日: | 2023-0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9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2;B01D53/86;B01D53/96;C07C29/151;C07C29/157;C07C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周淑歌 |
地址: | 100031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转化 体系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碳捕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和应用方法。本发明提供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其为叔胺‑醇‑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复合体系。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含CO2的原料气通入叔胺‑醇的混合溶液进行捕获,在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反应过程中,叔胺和醇对CO2进行双捕获,提高了CO2的捕获率,并且这些原料在反应结束后会再生继续用于后续二氧化碳捕获,同时,醇既作为溶剂又作为捕获原料参与反应,无需另外加入溶剂,由此可以循环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转化利用,不仅反应条件温和,且原料的循环利用率高,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和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人为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由此引发的包括气温上升、全球范围内不可预见的灾难天气等已经对生物圈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缓解这些环境危机,如何从稀薄的气流(如烟道气、废气)中捕获二氧化碳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二氧化碳是一种强烈的温室气体,但它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合成原料,可以生产出多种化学品和聚合物。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捕集转化利用逐渐成为解决该问题的热点研究方向。传统的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一般分为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几大环节,该工艺虽然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但存在高能耗、高成本的问题。
甲醇是化学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原料,其作为一种燃料和氢气储存介质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将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串联,并将其转化为甲醇原料,不仅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还可以生成可再生的甲醇原料。同时还可以消除传统CCUS解吸和压缩过程中带来的高能耗、高成本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备甲醇的方法往往具有选择性低以及条件苛刻等不利因素。例如,现有专利文献中就公开了一种非取代氨基甲酸酯加氢合成甲醇的方法及应用,其中提到了由NH3、CO2和醇脱水合成非取代氨基甲酸酯,然后以非取代氨基甲酸酯为CO2的载体,加入溶剂,在催化剂和碱性助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但是,该方法反应中需要以氨基甲酸酯作为载体,且在反应过程中需要添加溶剂和碱性助剂,而且这些添加成分无法或者很难再生循环利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和应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氧化碳捕集转化体系,包括叔胺,醇和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
可选的,所述叔胺、醇、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贵金属的摩尔比为1:(0.1-10):(0.01-1)。
可选地,所述叔胺选自N,N,N,N-四甲基乙二胺、N,N,N',N'-四乙基乙二胺、N,N,N',N'-四(2-羟乙基)乙二胺、N,N,N,N-四(2-羟基丙基)乙二胺、N,N,N',N”,N”-五甲基二乙基三胺、1,1,4,7,10,10-六甲基三亚乙基四胺、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N,N-二乙基乙醇胺、N,N,N',N'-四甲基-1,3-丙二胺、N,N,N',N'-四甲基-1,6-己二胺、双二甲胺基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醇选自甲醇、乙醇、乙二醇、丙醇、丙三醇、正丁醇、异丁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可选地,所述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选自钌负载型催化剂、钯负载型催化剂、铂负载型催化剂、金负载型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对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载体组成没有特殊要求,都是领域内公知或常用的。具体的,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的载体可以为二氧化硅,分子筛,碱性金属氧化物等。
可选地,所述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中,以贵金属元素计,其负载量为0.1-2.0m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259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干湿一体化煤矿井下除尘器
- 下一篇:投影仪设置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