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室内覆盖的5G高增益宽带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37191.5 | 申请日: | 202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15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孙磊;丁茂;尹以雁;幸锋;李治文;张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36;H01Q1/38;H01Q19/30;H01Q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锐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6 | 代理人: | 陈思 |
地址: | 650228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室内 覆盖 增益 宽带 天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室内覆盖的5G宽带高增益天线,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其由单层介质板、反射器、有源振子和引向器组成;介质板上下左三面皆设有金属层,反射器为U型结构,沿介质基板左边沿设置于基板上下左三面;有源振子与引向器皆位于介质板上面,其中有源振子位于反射器和引向器之间,振子两臂都加载了相同的矩形枝节且振子中心为U型馈电结构,四个大小不等的引向器贴片等间距分布于振子贴片右侧。本发明改善了传统八木天线频带较窄的阻抗匹配问题,拓展了工作频带,实现了天线的宽频带特性;并结合PCB制作技术在维持八木天线高增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了天线的尺寸,降低了天线剖面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剖面、宽频带、高增益的天线设计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室内覆盖的5G高增益宽带天线,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可以应用在5G通信的室内覆盖场景。
背景技术
室内覆盖是5G网络建设重要内容,对于一些室内通信场景,比如电梯、地下室等,均属于信号覆盖盲区,虽然业务量不高,超高速业务应用较少,但数量较大,对覆盖及切换需求较高。因此为适应市场功能需求,从工程技术、经济效益等多角度考虑,结构简单、低成本、小型化、高增益、宽频带的室内天线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室内覆盖所使用的天线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带宽窄,为了做到全频段通信,需要不同频段天线协同工作,会增加天线系统的体积和成本;2、增益低,为了获得较高的增益,需要对天线组阵,而多频段阵列会大大增加结构与设计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天线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室内覆盖的5G高增益宽带天线,其结构简单、低剖面、宽频带、高增益的天线。与传统天线设计不同,本发明在于合理结合八木天线高增益特性和微带PCB板的轻质、低成本特性,不仅保持了天线高增益的性能且有效地简化了天线的结构、降低了剖面与成本;并且采用U型馈电结构以及枝节加载技术,改善了天线工作频带内的匹配特性,拓展了天线的工作带宽;通过设置U型反射器,使得带内辐射特性进一步改善。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室内覆盖的5G高增益宽带天线,5G高增益宽带天线包括单层介质基板、反射器、有源振子和引向器;所述单层介质基板上下左三面皆设有金属层;所述反射器为U型结构,紧贴介质板左面从而设置于介质板的上下左三面;所述有源振子位于反射器和引向器之间,振子两臂都分别加载了相同的矩形枝节且两振子臂之间为U型馈电结构;所述矩形枝节分别与振子两臂内侧边沿对齐;所述U型馈电结构由两臂之间的空隙围成,一振子臂中间为凸起的矩形枝节,另一振子臂中间为凹进去的矩形缝隙,从而构成U型馈电结构;所述四个引向器等间距分布于振子右侧,最靠近振子的引向器与振子距离小于引向器之间的距离,且四个引向器大小不一,尺寸皆略小于振子总臂长。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器U型结构中间部分与介质板左面紧密贴合,为直接在介质板左面加金属层,高度与介质板厚度相同,设置于介质板上下面的U型结构另外两部分是完全相同的。
进一步地,所述有源振子总长为32.2mm,宽度为0.4mm,两臂之间以及加载的两枝节之间所留空隙为0.3mm,两臂加载馈线处空隙为1.4mm。
进一步地,所述U型馈电结构由两臂之间的空隙围成,馈线内导体接其中一振子臂凸起的矩形枝节,枝节尺寸为3mm*1.4mm,馈线外导体接另外一振子臂,该振子臂凹进去的矩形缝隙结构为3.7mm*2mm。
进一步地,所述一对矩形枝节一端分别与振子两臂内侧边沿对齐,另一端为垂直于振子两臂放置的自由端,其尺寸为:5mm*1mm。
进一步地,所述单层介质基板采用Rogers 5880高频板材,相对介电常数为2.2,损耗角正切为0.0009,尺寸为68mm*52mm,厚度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37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RNA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牡荆素缓解人肠上皮细胞热应激损伤的应用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