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刷脸支付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52027.1 | 申请日: | 202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2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高强;冯晶旭;李寒滨;李宗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G06Q20/08 |
代理公司: | 苏州思睿晶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3 | 代理人: | 吴碧骏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自助 终端 支付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刷脸支付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自助终端在服务端搭建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响应于服务端的订单支付触发操作,获取刷脸设备信息;响应于刷脸设备信息获取成功,触发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响应于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的成功结果,调用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执行人脸识别操作;响应于人脸识别操作的识别结果,执行订单支付操作;本发明能够采用第三方刷脸服务构建的方式,令自助终端实现刷脸支付功能,实际操作中,无需用户进行各种操作,即可基于用户的人脸信息进行支付收银,极大的提高了订单支付效率,免去了排队结账等环节,且具有较高的支付安全性和准确率,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刷脸支付技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应用于自助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刷脸支付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各个场合的自助终端上大多应用了扫码支付和密码支付的服务,但对于扫码支付和密码支付而言,其仍存在着一些需要用户手动操作的步骤,比如打开手机支付二维码或输入密码,易造成一定的支付时间损耗,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人群体,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因此,需要在自助终端上设计更加便捷的支付方案,来提高用户的支付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刷脸支付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进而在自助终端上设计实现更加便捷的支付方案,来提高用户的支付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自助终端的刷脸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设备初始化:
基于自助终端在服务端搭建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
响应于所述服务端的订单支付触发操作,获取刷脸设备信息;
人脸识别触发:
响应于刷脸设备信息获取成功,触发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
响应于所述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的成功结果,调用所述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执行人脸识别操作;
刷脸支付:
响应于所述人脸识别操作的识别结果,执行订单支付操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基于自助终端在服务端搭建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包括:
基于所述自助终端搭建第三方刷脸环境;
在所述服务端搭建刷脸支付环境;
在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和所述刷脸支付环境间搭建用于数据传输的TCP代理,得到第三方刷脸支付服务。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获取刷脸设备信息,包括:
获取刷脸SDK信息;
获取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的刷脸功能应用信息;
将所述刷脸SDK信息和所述刷脸功能应用信息打包为所述刷脸设备信息,并将所述刷脸设备信息返回至订单应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触发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包括:
向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下发人脸初始化开放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对于所述人脸初始化开放请求的许可操作,在所述服务端的所述刷脸支付环境中进行人脸初始化操作;
响应于所述人脸初始化操作的初始化成功结果,生成所述人脸支付可用性判断的成功结果。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人脸识别操作,包括:
向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下发人脸识别请求;
响应于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对于所述人脸识别请求的许可操作,在所述服务端的所述刷脸支付环境中获取人脸信息;
基于所述第三方刷脸环境的活体检测技术对所述人脸信息进行验证,得到人脸识别通过结果和人脸未通过失败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浪潮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52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