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60887.X | 申请日: | 2023-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6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渊;黄森;赵洋洋;陈宇;王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F16C23/04;F16C3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71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圈 凹形 外圈 节流 静压 可倾瓦 组合 径向 滑动 轴承 | ||
1.一种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螺纹销(3)和可倾瓦体(4);所述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间隙配合;
所述轴承外圈(1)上沿周向开设导油槽(11),槽内周向分布多个节流孔(12),所述节流孔(12)联通所述轴承外圈(1)和轴承内圈(2)之间的间隙;
所述轴承内圈(2)由中间部和两个端部组成,所述中间部的外轮廓为柱形,所述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柱形的两端,所述两个端部均从远离所述柱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柱形的一端渐缩,形成沿轴向的凹形结构,所述轴承外圈(1)与所述端部之间构成倾斜区收敛间隙,与所述中间部之间构成中间油腔区间隙;
在一个或两个所述端部的侧面沿周向开有若干槽结构(21),所述可倾瓦体(4)通过所述螺纹销(3)装配于所述槽结构(21)中,所述可倾瓦体(4)的厚度不大于所述槽结构(21)的槽深,所述螺纹销(3)为轴向或与轴向具有一定夹角,使得所述可倾瓦体(4)能够产生沿所述螺纹销(3)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12)外端联通导油槽(11),内端尾部设置矩形、正方形或者圆形油腔,并对应联通所述中间油腔区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和两个端部均带有等径的中孔,三处中孔贯通形成所述轴承内圈(2)的内孔,所述内孔与转轴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端部外轮廓为圆台形,两个端部圆台形的小面积底面与柱形的端面尺寸相同,贴合连接,所述两个端部的侧面倾角范围为0.5°~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倾斜区收敛间隙与中间油腔区间隙的轴向长度之比为1: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结构(21)为扇形槽,其扇形端宽边远离所述柱形,扇形端窄边靠近所述柱形;所述槽结构(21)的底部开有圆弧形凹槽(23);所述扇形端宽边的槽壁上开有第一孔(24),所述扇形端窄边的槽壁上开有第二孔(22);
所述可倾瓦体(4)为扇形瓦体,其下表面设有圆弧形凸台(41),所述圆弧形凸台(41)中沿其轴向开有通孔(42),所述通孔(42)与第一孔(24)、第二孔(22)同轴装配,并通过所述螺纹销(3)与所述第一孔(24)和/或所述第二孔(22)装配;所述圆弧形凸台(41)的尺寸能够使其装配于所述圆弧形凹槽(23)并在圆弧形凹槽(23)内滚动,从而使得可倾瓦体(4)摆动时,在所述端部侧面沿周向形成最佳油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结构(21)的槽深为轴承内外径差的1/3~2/3,倾斜长度为端部整个侧面的1/4~3/4,扇形端宽边长度与槽倾斜长度之比为0.8~1.2,扇形角度为180°/k,k为槽结构(21)的数量;
所述圆弧形凸台(41)相对于摆动中心的曲率半径为可倾瓦体(4)的厚度;所述扇形可倾瓦体(4)的长度为槽结构(21)倾斜长度的0.7~0.9倍,宽度为槽结构(21)宽度的0.7~0.9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内圈凹形外圈节流的动静压可倾瓦组合径向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24)为光孔,所述第二孔(22)为螺纹孔,所述螺纹销(3)穿过所述通孔(42)与所述第二孔(22)连接,使得可倾瓦体(4)仅在所述槽结构(21)中沿周向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088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