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168038.9 | 申请日: | 2023-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49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鲁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合顺通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87;E21D9/12;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刘婷婷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大兴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穿越 施工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应用于盾构在穿越风井时的接收和始发,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组件,用于连接在风井的两个洞门之间,并具有沿轴向依次分布的接收段、支撑段和始发段,其中,支撑段可与接收段和始发段相拆离,以在支撑段拆离后,使支撑段所在区域构成可供刀盘或盾尾暴露的维修段;
弹性密封部件,在所述接收段和始发段的内壁均沿轴向设有至少一组,每组弹性密封部件沿周向分布;
活塞体,滑动配合在所述接收段内,并连接有用于驱使活塞体在接收段内作轴向移动的驱动部件,以通过驱动部件,使活塞体具有可应对盾构接收时盾构推进作用力的支撑作用力;以及
砂浆填充管路,具有砂浆输出端,砂浆输出端位于所述活塞体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以在该侧形成可供盾构推进且用于保护活塞体的砂浆保护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部件为弹簧钢板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体设有用于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的连接部件,驱动部件具有固定端和伸缩驱动端,其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段连接,伸缩驱动端与活塞体的连接部件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液压油缸,第一液压油缸内置于所述活塞体内且第一液压油缸的杆体穿出活塞体外;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液压油缸,第二液压油缸固定连接于支撑段且其杆体与第一液压油缸的杆体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浆填充管路内置于所述活塞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同轴依次连接的接收套筒、支撑架组件和始发套筒,接收套筒、支撑架组件和始发套筒分别构成所述接收段、支撑段和始发段;
所述支撑架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至少两组预应力支撑部件,其中,支撑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接收段和始发段之间,两个预应力支撑部件均具有两个连接端且通过两个连接端连接接收套筒和始发套筒,预应力支撑部件的支撑方向与所述套筒组件的轴向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邻于所述接收套筒的第一立柱、多个邻于所述始发套筒的第二立柱以及多个横向支撑杆;
其中,每个第一立柱的长度大于接收套筒的直径,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通过第一连接杆件连接,以使每个第一立柱连接构成第一连接架;每个第二立柱的长度大于始发套筒的直径,且相邻的两个第二立柱通过第二连接杆件连接,以使每个第二立柱连接构成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架通过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杆连接,以构成所述支撑架;
与所述活塞体连接的驱动部件安装于所述支撑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始发套筒和/或所述接收套筒在相邻两组所述弹性密封部件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盾尾油脂注入孔和至少一个盾尾油脂压力检测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盾构穿越风井的施工系统还包括用于连接一组相邻两个隧道管片的环形的卸力支撑部件,卸力支撑部件可拆除,以在拆除隧道管片时,通过先拆除卸力支撑部件卸去隧道管片之间的应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合顺通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合顺通隧道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6803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