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提效防冻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70481.X | 申请日: | 2023-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6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9 |
发明(设计)人: | 夏林;肖俊峰;胡孟起;高松;连小龙;王一丰;李晓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3/04 | 分类号: | F28B3/04;F28B9/00;F28B11/00;F28B9/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10003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合 循环 机组 空冷塔提效 防冻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提效防冻系统,包括:LNG气化系统,与LNG冷能利用系统采用并联方式驳接;LNG冷能利用系统,通过两级换热系统回收LNG气化的冷能,并将该部分冷能用于降低外来水的水温;余热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从余热锅炉尾部省煤器抽出一股热水,输送至空冷塔喷雾系统的喷雾热水储罐中;空冷塔喷雾系统:夏季高温情况下,将喷雾冷水储罐中的喷雾水送入优化布置好的喷嘴中,进行喷雾冷却;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通过将喷雾热水储罐中的喷雾水送入优化布置好的喷嘴中,进行喷雾加热。本发明实现了利用LNG冷能提高空冷塔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喷雾冷却能力、利用余热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在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用于空冷塔进气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站冷却系统与余热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提效防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人口的继续增长,水资源稀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在湿冷塔中,冷却水主要通过蒸发散热的方式将废热直接传递给空气,这将造成大量的水资源的消耗。而在空冷塔中,空气和冷却水通过空冷散热器进行热交换,冷却水通过对流换热的方式将废热传递给空气,避免了冷却水与空气直接接触换热所造成的水资源消耗。因此,考虑到用水的限制,在缺水地区建设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可成为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选择。
但是,空冷塔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是:由于空气与冷却水是通过对流换热,而不是蒸发散热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因此换热效率不如湿冷塔。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情况下,随着环境空气干球温度的升高,空冷塔换热性能显著下降,使用空冷塔的机组的凝汽器压力将显著增大,机组出力将大幅下降,而夏季高温情况下又是居民用电的高峰期,提高空冷塔在夏季高温情况下的换热性能,对于提高机组的经济收益是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的。因此,在夏季高温情况下,利用喷雾系统对空冷塔进气进行喷雾降温,实现空冷塔换热性能提升,并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机组出力,对于提高联合循环机组运行经济性有较大好处。而在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空冷塔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易出现空冷散热器冻结、破裂、泄露等事故,严重时可使循环水中断,出现机组停运等情况。因此,在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可利用喷雾系统对对空冷塔入口空气进行加热,防止空冷散热器冻伤甚至冻坏,保护空冷塔的正常运行。
LNG是天然气经过脱水脱硫处理,通过低温工艺冷冻液化形成的低温液体混合物,温度为-162℃。LNG不仅可以作为燃料使用,同时自身携带大量高品位冷能。LNG气化过程中的冷能达到约830kJ/kg(包括LNG的气化潜热和升温至环境温度的显热)。目前,电站在使用LNG作为燃料时,通常需要先对其气化升温。在该过程中,LNG携带的冷量通常被自来水带走。通过回收利用LNG冷能不仅对天然气燃料本身没有消耗,而且不会产生附加的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目前余热锅炉尾部烟气余热一般为90℃左右,如电厂使用天然气成分中含硫较少或甚至不含硫,理论上余热锅炉烟气可降至的极限温度为约60℃,因此,余热锅炉的尾部烟气拥有较大的余热利用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夏季高温情况下空冷塔换热效率较低,而冬季极端低温情况下空冷散热器易冻坏的情况,提供了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提效防冻系统。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联合循环机组空冷塔提效防冻系统,包括:
LNG气化系统,与LNG冷能利用系统采用并联方式驳接,发生紧急情况时,通过自控系统将LNG冷能利用系统的LNG流量降低,LNG将该LNG气化系统进行气化;
LNG冷能利用系统,通过两级换热系统回收LNG气化的冷能,并将该部分冷能用于降低外来水的水温,冷却后的冷水进入空冷塔喷雾系统的喷雾冷水储罐中;
余热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从余热锅炉尾部省煤器抽出一股热水,通过水泵及供水管道输送至空冷塔喷雾系统的喷雾热水储罐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704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色建筑的通风节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便携供气系统及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