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试数据交互方法、测试数据交互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81890.X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09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岳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恒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10 | 分类号: | H04W24/10;H04W24/08;H04L67/12;H04L6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7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数据 交互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测试数据交互方法、测试数据交互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在处理侧接收到应用侧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在通信链路中设置的多个候选测试数据采集通道中确定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然后通过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从通信链路中对应的测试数据采集节点获取第一目标测试数据,进而通过突发传输的方式将第一目标测试数据发送至应用侧。由此,可以实现实时、定时定点的测试数据交互,使得满足各类测试数据交互需求,提高测试数据交互效率和普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数据交互方法、测试数据交互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1G(1th generat ion mobi l enetworks,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到5G(5th generat ion mobi l enetworks,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通信过程中通信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攀升,通信数据的传输量级由kbps提升到了Gbps。这也对通信数据传输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5G的无线接入网从4G/LTE(Long Term Evo l ution,长期演进)的BBU(Baseband Unit,基带单元)-RRU(Remote Rad io Unit,远端射频单元)两级结构演变成CU(Centra l i zed Unit,集中式单元)、DU(Di str 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RU(Rad io Unit,射频单元)的三级结构。而在对RU功能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复杂的测试和验证,并在测试和验证的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注入、数据激励、数据监控、数据分析等,以使得根据测试数据对RU功能软件进行调试,也因此对测试和验证的过程中的测试数据交互效率、普适性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可以通过测试人员仿真的方式进行测试数据交互。也可以通过JTAG(Joi nt Test Act ion Group,联合测试行动小组)的调试方式(也即JTAG debug)进行测试数据交互。具体地,在通信链路中各待测试节点内部均定义一个TAP(Test AccessPort,测试访问口),并将各待测试节点通过JTAG接口串联以得到JTAG链,进而通过JTAG链对各待测试节点进行测试数据的采集和注入。
一方面,现有技术中测试人员仿真或JTAG的调试方式无法全面覆盖RU功能测试和验证的场景;另一方面,如果需要对大量测试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有技术中在各待测试节点内部均定义一个TAP需要占用大量资源,导致资源浪费且局限性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数据交互方法、测试数据交互装置和电子设备,可以实现实时、定时定点的测试数据交互,使得满足各类测试数据交互需求,提高测试数据交互效率和普适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数据交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到应用侧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
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
通过所述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从通信链路中对应的测试数据采集节点获取第一目标测试数据;以及
通过突发传输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目标测试数据发送至所述应用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通信链路中多个测试数据采集节点设置对应的多个候选测试数据采集通道;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对应的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从多个所述候选测试数据采集通道中确定所述目标测试数据采集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当前测试数据采集通道;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恒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恒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81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