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0868.1 | 申请日: | 202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40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闫瑞强;林乃峰;王涛;李晓宇;刘静;朱莹莹;王燕;邹长新;仇洁;叶鑫;顾羊羊;徐德琳;杨若杼;许小娟;张琨;吴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E02D17/20;E03F3/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寒 荒漠 地区 侵蚀 修复 生态 体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风沙防护技术领域的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在侵蚀沟的上方坡面设置沙障,并设置多条引水沟引导雨水进入侵蚀沟,且在侵蚀沟出口处建设坝体阻水;步骤二,待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雨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步骤三,坡面稳定后,打开拦水坝排空侵蚀沟内积水,并在坡面上播撒狼牙刺和藏沙蒿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步骤四,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地表径流引导到别处排水,植被恢复完成后在沟底设置水泥槽排水沟;步骤五,管护时维护坡面上方沙障减缓水流流速。本方法简单易操作,以利用积水内的泥沙对侵蚀沟进行填充并且对风沙区的坡面进行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风沙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雅江中游地区野外调查工作中发现大量雨水侵蚀沟。分析原因主要是该地区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加之植被覆盖度低,土地坡度大,砂质土壤极易流失,严重的形成大型侵蚀沟,如不加以治理会造成持续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对人畜安全也会造成影响。一般的侵蚀沟治理方法是使用机械进行削坡后在坡面上种植植被,在高原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量大,资金消耗大。由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以利用积水内的泥沙对侵蚀沟进行填充实现对坡面的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寒荒漠地区的侵蚀沟修复及生态体系修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在侵蚀沟的上方坡面设置沙障,并设置多条引水沟引导雨水进入侵蚀沟,且在侵蚀沟出口处建设坝体阻水;
步骤二,待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雨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最后形成稳定的坡面;
步骤三,坡面稳定后,打开拦水坝排空侵蚀沟内积水,并在坡面上播撒狼牙刺和藏沙蒿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
步骤四,植被恢复过程中将地表径流引导到别处排水,植被恢复完成后在沟底设置水泥槽排水沟;
步骤五,坡面稳定时,需进行管护工作,管护时维护坡面上方沙障减缓水流流速,注意侵蚀沟坡面植被的生长。
基础方案的原理是:当对风沙区进行防沙固沙时,首先沙障将会起到一定的阻碍水流和砂石流动的作用,由此将会降低风沙区地表的径流流速,然后地表上的水将会随之流动至引水沟处,然后引水沟将对水流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使引水沟内的水流随之流向之侵蚀沟内,当水流流动至侵蚀沟后,水将会在侵蚀沟内停留一定的时间,然后停留时间足够后,打开挡水坝,将积水排出,然后待风沙区的坡面趋于稳定后,可在此上面进行种植狼牙刺、藏沙蒿等本地固沙植被稳固坡面,然后当植被恢复完成之后,积水可随着流动至排水沟处,进行排出。
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利用机械大面积的种植植被来进行修复的方式来说,本技术方案,通过将积水引流至侵蚀沟内对积水进行侵蚀处理时,一方面积水中的泥沙截留在侵蚀沟内填充侵蚀沟,另一方面积水浸泡侵蚀沟,使侵蚀沟垂直截面在积水浸泡下自然下滑形成坡面,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坡面。由此可实现对侵蚀沟的填充和坡面的稳定,且工作量较小,投入的资金较少,效率较高。
进一步,步骤一中,侵蚀沟周围还设有警示牌。
基础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是:警示牌的设计,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行人等误入侵蚀沟,从而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
进一步,步骤一中,沙障包括固定钉和固沙网,固定钉上设有若干的能够与固沙网固定的锁定环,固沙网呈网格形且由吸水膨胀橡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08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