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5524.X | 申请日: | 2023-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0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焦永杰;王艳霞;吴聪;邹克华;陈红;罗保明;王子谦;隋峰;王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谢雪梅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污染 治理 处理 设备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属于土壤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将污染土壤复合置于修复卷上,通过辊压复合进行折叠设置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及其处理工艺。包括修复复合组件、承接盘、连接架,修复复合组件置于连接架上,用于承接复合后的土布的承接盘置于连接架下侧,且相对连接架侧向抽拉设置,修复复合组件固定置于连接架上,且和承接盘之间对应形成下落空腔,修复复合组件上设置有安装修复卷的固定结构,修复复合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牵拉复合土布的传动送料组件,传动送料组件设置有对复合土布进行折压的折压凸起,往复摆动杆组置于修复复合组件上,通过修复卷被动回转,进行复合土布的下落设置,将污染土壤复合,提高混合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及处理工艺,属于土壤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将污染土壤复合置于修复卷上,通过辊压复合进行折叠设置进行净化处理的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现有的设备紧急通过将修复剂喷洒在土层表面,不能够深入土层,仅能对土壤表面进行喷洒,修复剂难以渗透至土壤内部,导致修复效果差,其他解决方案中虽然采用首先将土壤进行耕耘深挖,然后将药液喷洒到耕耘后的土壤表面,虽然能够实现底部土壤的药业加注,但是也仅仅是限于表面,被翻到底部的土壤依然无法触及药液,造成喷洒不均匀;
公开号CN115301726A公开了一种土壤修复用土壤修复剂喷洒设备,包括固定座,固定座内设有防尘罩,防尘罩内左部转动连接有翻土辊,防尘罩内右部设有剔石耙,固定座右壁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顶面设有水箱,水箱下端穿过底座延伸至下侧且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喷淋管。本发明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翻土辊转动对土壤进行翻动并细碎,同时翻土辊通过连杆带动转动柱转动,环型曲线槽内滑动的滑块带动剔石耙前后水平移动,将土壤中翻土石块等大固体颗粒进行剔除,同时剔石耙对翻过的土壤进行找平,使得喷淋管对翻过的土壤进行更加均匀透彻的修复剂喷洒;上述结构在进行修复剂喷涂时,不能够形成均匀的涂布设置,且渗透效率低,对于深层土壤不能够进行对应的修复;
公开号CN112264446A公开了土壤修复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容纳腔、输送箱和修复箱,所述输送箱位于容纳腔顶部,所述修复箱位于容纳腔和输送箱的右侧,通过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一转杆转动,从而带动破碎刀转动,进而控制破碎刀将土壤粉碎,粉碎后进入输送箱内,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转轴和第二转杆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将土壤输送到修复箱内,第三电机带动第三转轴和第三转杆抓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杆转动,使土壤与试剂在修复箱内均匀混合,上述仅仅通过单一的修复剂进行混合,不能进行污染物的稀释设置,不能够进行对应的修复设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提供的一种通过将修复剂混合置于干净土壤内,且压合形成卷材结构,通过卷材偏转将污染土壤复合置于卷材上,将修复剂均匀进行混合,进行对应的土壤修复,及其复合折叠的处理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土壤污染治理的处理设备,包括:
修复复合组件、承接盘、连接架,修复复合组件置于连接架上,用于承接复合后的土布的承接盘置于连接架下侧,且相对连接架侧向抽拉设置,修复复合组件固定置于连接架上,且和承接盘之间对应形成下落空腔,修复复合组件上设置有安装修复卷的固定结构,修复复合组件上还设置有用于牵拉复合土布的传动送料组件,传动送料组件设置有对复合土布进行折压的折压凸起,往复摆动杆组置于修复复合组件上,且位于传动送料组件下侧,往复摆动杆组沿着垂直复合土布传输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往复摆动杆组采用单电机驱动,往复摆动杆上设置有用于复合土布导向的导向架,连接架包括底部用于容纳承接盘的导向框、以及垂直置于导向框外侧壁的侧立杆,修复复合组件置于侧立杆之间,且通过后连接杆和导向框连接加强,承接盘的宽度等于复合土布折压痕宽度的奇数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未经天津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天津市低碳发展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55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