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眼照相AI评估诊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198264.1 | 申请日: | 202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5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王耀楼;王璐;杨磊;马丽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50/30 | 分类号: | G16H50/30;A61B3/14;A61B3/15;A61H39/04;G06T7/00;G16H15/00;G06V10/44;G06V10/82;G06N3/046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2 | 代理人: | 许佳 |
地址: | 150086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照相 ai 评估 诊疗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眼照相AI评估诊疗装置,包括眼照相系统,用于获取使用者的眼部图像;评估诊治系统,用于根据眼部图像以及使用者的输入信息进行疾病诊断,并对使用者提供治疗方案,获取合成报告;理疗系统,用于使用者设定按摩方式,进行穴位按摩;控制储存系统,用于对眼部图像、合成报告、按摩方式进行存储;自动调节头带,用于将装置与使用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框架主体和垫片,其中垫片用于缓冲使用者的压力以及贴合使用者的面部。本装置便捷实用,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图像特征与云端公共数据库图像特征的对比诊断并深度学习进化,诊断准确率高,通过循环神经网络完成使用者历史数据的监测并预测患病风险,早期干预防范于未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疾病风险评估及诊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眼照相AI评估诊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其体现在饮食结构中高营养物质摄入占比的升高,各种电子科技设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普及应用和使用时间增加,是长期的电子科技设备的使用、长期结构不平衡的饮食和极少的身体锻炼运动。进而导致的不单单是各种眼部疾病如干眼症、青光眼、视网膜变性等,还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这些疾病不仅高发于老年群体,在年轻群体中发生率也逐年激增。然而各种原因如就医不便、医患知识不对等、工作繁忙等导致的诊断治疗不及时,视力障碍、失明、脑卒中、猝死等严重后果频发,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由于眼睛是唯一能在无创条件下直观观察体内血管神经的器官,而对于眼底血管神经形态的检查可以提示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等眼部疾病,也可提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监测,结合人们的身体基本情况、长期生活习惯、疾病史等信息还可预测慢性基础疾病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然而针对眼睛的检查和相应结果的分析需要到专业医院和专业的设备人员来实现,医疗资源更加紧张,入院程序及检查步骤繁琐。对于需要经常复诊的眼部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和常规身体情况监测的人群带来极度不便。当前缺少一种便携舒适的,居家就可对疾病进行长期监测、诊疗且能对健康人群身体进行检查并作出风险评估的高效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眼照相AI评估诊疗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眼照相AI评估诊疗装置,包括眼照相系统、控制储存系统、评估诊治系统、理疗系统、自动调节头带、框架;
所述眼照相系统用于获取使用者的眼部图像;
所述评估诊治系统用于根据所述眼部图像以及使用者的输入信息进行疾病诊断,并对使用者提供治疗方案,获取合成报告;
所述理疗系统用于使用者设定按摩方式,进行穴位按摩;
所述控制储存系统用于对所述眼部图像、所述合成报告、所述按摩方式进行存储;
所述自动调节头带用于将装置与使用者的头部进行固定;
所述框架包括框架主体和垫片,所述垫片用于缓冲使用者的压力以及贴合使用者的面部。
可选地,所述眼照相系统包括照相机、移位底座、成像系统和激光定位系统;
所述照相机用于自动对焦成像;
所述激光定位系统用于辅助照相机向正确的位置移动;
所述移位底座用于使照相机向各方位移动;所述移位底座的移动方向包括平面四周和空间上下移动;
所述成像系统用于对照相机获取的图像进行优化,传输至所述控制储存系统和所述评估诊治系统。
可选地,所述控制储存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和内存卡,当所述内存卡到达储存上限时,所述控制系统将瞬时过时数据,非长期监测数据进行清理;所述控制储存系统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终端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1982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