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310210396.1 | 申请日: | 202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52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童友连;杨国全;俞鸣园;曹亚曦;王克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8 | 分类号: | H01B11/08;H01B11/10;H01R13/6581;H01R13/65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组件 | ||
1.一种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编织层(4)和保护层(5),所述线缆的端部除去一部分所述保护层(5),以使所述编织层(4)裸露;
双导铜箔(6),所述双导铜箔(6)包裹在所述线缆的端部处的所述编织层(4)的外周侧;
接口结构(7),所述接口结构(7)通过所述双导铜箔(6)与所述线缆的端部处的所述编织层(4)电气连接;
所述接口结构(7)包括:壳体(71),所述壳体(71)由马口铁材料制成,所述壳体(71)的一端与所述双导铜箔(6)压接配合;接插件(72),所述接插件(72)与所述壳体(71)的另一端压接配合,以使所述线缆的端部处的所述编织层(4)、所述双导铜箔(6)、所述接插件(72)之间均电气连接;
所述接口结构(7)还包括:屏蔽包裹结构(73),所述屏蔽包裹结构(73)包裹在所述壳体(71)的外周侧,以对所述壳体(71)的缝隙处进行屏蔽;
所述屏蔽包裹结构(73)由外向内依次包括屏蔽铜箔层(731)、第一导电胶层(732)、第三吸波层(733)、第二导电胶层(734),其中,当所述屏蔽包裹结构(73)包裹在所述壳体(71)的外周侧时,所述第二导电胶层(734)与所述壳体(71)的外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
线缆芯部(1)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包裹在所述线缆芯部(1)的外周面上的第一屏蔽层(2)、第一吸波层(3)、所述编织层(4)和所述保护层(5);
其中,所述第一吸波层(3)由软磁-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
所述线缆芯部(1)包括绞合传输线(11),所述绞合传输线(11)包括:
传输线芯部(111)以及由内向外依次包裹在所述传输线芯部(111)的外周面上的第二吸波层(112)、第二屏蔽层(113),且所述第二屏蔽层(113)与所述第一屏蔽层(2)电气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波层(3)的厚度为W1,其中,0.1mm≤W1≤1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波层(3)的厚度W1为0.4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波层(112)由软磁-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波层(112)的厚度为W2,其中,0.1mm≤W2≤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波层(112)的厚度W2为0.4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传输线(11)为多个,多个所述绞合传输线(11)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绞合传输线(11)相外切地设置,且各所述绞合传输线(11)与所述第一屏蔽层(2)的内壁面均相内切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绞合传输线(11)为多个,各所述绞合传输线(11)的几何中心位于同一个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2)和所述第二屏蔽层(113)均由铝箔制成,且所述第一屏蔽层(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屏蔽层(113)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包裹结构(73)由双导铜箔-软磁-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创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039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