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轴承孔受力形变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211037.8 | 申请日: | 202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9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轮;田晓丽;王晓波;杜延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桂艳球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高丽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轴 承孔受力 形变 仿真 分析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轴承孔受力形变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涉及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对有限元模型进行前处理,确定主轴承孔的形状信息。基于预紧力对发动机缸体轴承座组件的固定过程进行仿真,得到主轴承孔的已形变形状信息,结合预设的目标形状确定主轴承孔与该目标形状的偏差率。当确定偏差率不满足预设条件后,更新坐标信息,返回基于预紧力对发动机缸体轴承座组件的固定过程进行仿真,直至偏差率满足预设条件为止。可见,仿真结束后,主轴承孔的偏差率满足要求,即仿真模型中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在安装轴瓦、曲轴等部件前为圆形,提高了仿真的准确性,以便更准确的分析轴瓦、轴承座等结构的合理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轴承孔受力形变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在制造发动机的过程中,需要将发动机缸体与曲轴相连接,从而实现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的动能转化为旋转动能。而在将发动机缸体与曲轴的连接过程中,需要通过轴承座螺栓固定发动机缸体以及轴承座,以便将曲轴、轴瓦等部件安装至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内。
为了安装曲轴、轴瓦等部件,人们往往将发动机的主轴承孔设计成圆形。于是,为了保证主轴承孔在安装曲轴、轴瓦等部件前为正圆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优先装配轴承座与发动机缸体,再对主轴承孔进行精镗。当安装曲轴和轴瓦前,按同样的拧紧力矩将主轴承座螺栓拧紧,从而保证主轴承孔安装轴瓦和曲轴前为一个正圆。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固定发动机缸体以及轴承座组件的过程进行仿真时,未考虑到拧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对主轴承孔的影响,难以保证发动机缸体的仿真模型在安装轴瓦、曲轴等部件前为圆形,使得在对轴瓦、曲轴等部件安装进行仿真分析时准确率低,难以确定轴瓦、轴承座组件等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轴承孔受力形变的仿真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更准确的确定发动机缸体的仿真模型,使得该仿真模型中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在按照轴瓦、曲轴等部件前为圆形,提高对轴瓦、曲轴等部件安装进行仿真分析时的准确率,更准确的确定轴瓦、轴承座等部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轴承孔受力形变的仿真分析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包含发动机缸体以及轴承座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
基于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确定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的形状信息;
根据预设的预紧力以及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所述发动机缸体以及所述轴承座组件的固定过程进行仿真,得到所述主轴承孔形变后的已形变形状信息;
根据预设的目标形状信息以及所述已形变形状信息,确定偏差率;
当确定所述偏差率不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形状信息以及所述已形变形状信息,调整所述主轴承孔的形状,更新所述主轴承孔的形状信息,并返回所述根据预设的预紧力以及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对所述发动机缸体以及所述轴承座组件的固定过程进行仿真,得到所述主轴承孔形变后的已形变形状信息,
直至所述偏差率满足所述预设条件为止,得到包含所述发动机缸体以及所述轴承座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且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中,所述发动机缸体与所述轴承座组件固定后,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的形状与所述目标形状近似。
可选的,所述获取包含发动机缸体以及轴承座组件的有限元仿真模型之前,包括:
基于发动机缸体以及轴承座组件的三维模型,构建有限元仿真模型;
响应于用户在模型参数设置界面的参数设置操作,对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前处理,确定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初始仿真数据,所述前处理至少包括网格划分。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有限元仿真模型,确定所述发动机缸体的主轴承孔的形状信息,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211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